从他们极力求着美国人驻军本国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波兰人死性不改,这也难怪,狗要是没人看着,吃屎的时候不也觉得香吗?
好了,吐槽完这个神奇又奇葩的国度,杨橙已经走出火车站了。
是的,这次临时的华沙之旅,他们没有开车,而是像一名背包客一样选择了便捷舒适的火车。
只是他们这群背包客一看就不一般。
杨橙被众星拱月一般的围在中间,10几位保镖虽然都穿着便衣,但他们不苟言笑,戴着统一黑色墨镜,行走如风的气势,就像聚光灯一样,把一身白色耐克运动装的杨橙暴露在行人的视线中。
对此见怪不怪,杨橙戴着帅气的蛤蟆镜,目不斜视的打量着眼前这座在欧洲少见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流,恍然间,还以为身处纽约或者z国。
完全不似大部分充满古城风貌的欧洲城市!
然而,对波兰人来说,这种“现代”实则是一种无奈。
就像上文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几乎燃烧至波兰的每一寸土地,当年能工巧匠们精心雕砌的建筑作品,在一瞬间荡然无存,无数的欧式古老建筑崩塌,首都华沙更是被夷为平地。
1945年战争结束,华沙重建,为了缅怀悲剧的历史,波兰zf在试图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恢复华沙古城的旧貌,因而形成了现在老城与新城的布局。
穿过新城繁华的街道进入老城,世界似乎突然安静下来了,脚步都不自觉的放慢放轻,生怕打扰了谁的宁静。
现在是夏天,波兰的气候也是一个不错的避暑选择,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漫步在老城的石子路上,偶尔看到三两只野猫轻盈地跑过,转眼消失在巷弄里。
说起来,华沙名字的由来还挺浪漫——据说是为了纪念一对不顾国王阻挠,勇敢追求爱情的恋人,便取了他俩名字的一部分为这座城命名。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给波兰人注入了浪漫的基因,上帝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势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西方人眼中慈爱的上帝也是这样,赋予了他的波兰子民奇葩的脑回路同时,却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想想波兰最著名的那位钢琴艺术家就知道了,上帝是公平的。
沿着赫红色砖块砌成的城墙而上,看到一座一处防御工事,走近几步,悠扬的琴声随风飘荡在空中,毋庸置疑,欧洲从来不缺乏有艺术天分的街头艺人,不管处境如何,他们都不吝惜在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天赋,这当然也是一种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