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是要干点实事的,之前王哲想着偿还人情,想着带领中兴镇乃至合驰市的老百姓走上富裕路。走出合驰之后,随着眼界的开拓想法也越来越丰富,他才发现原先的自己真的是坐井观天。
曾经以为特色小城镇项目两千万投资足够精明,实际上现在看来自己的投资效率不高,假如今时今日让他投资的话,绝对不会投资一个十几二十年,也未必收回成本的产业。
不是说差钱的问题,钱对于王哲而言,真的没有什么价值。身为孤儿的他,吃过太多的苦,对于生活的享受基本上无感。
他是心疼那笔钱能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幸好有风雅集团的参与,否则小王同志甚至无法掌控那笔资金的走向,当初差点被投资到平坝镇。
“红军三渡池水后,太祖于1935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池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开始真正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指挥红军第四次渡池水奇袭黔阳,这是太祖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最高对手,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
即便过去六十七年,在场的老人们谈起那个年代,依旧热血澎湃心情激荡。荣军院的医生们一个劲暗示王哲等人,这把年纪的老人,着实不适合长时间的情绪激动。
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长时间的疲劳,连老人的保健医生都来了。这大概是老人们时间最长的一次讲述,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历史,那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岁月!
难怪他们会情绪激昂,大家真的不放心他们的身体,毕竟年纪太大了!只是最年长的老人挥挥手:“难得有人要记录那段历史,过几年没有人了,历史会不会被人篡改?”
四渡池水河和第四次渡过池水,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哲少也曾经质疑这一点。前三次用兵的确看不出伟大军事家的素养,甚至堪称是败笔,但是第四次却无疑是神来之笔!
一个服务员把香烟揪掉半只,才给老人点燃,老人贪婪的吸一口眯起眼回忆道:“当时只有那么点人,却是山头林立各行其是各为其主,以至于军委的声音被各种解读,事实上军委也不是一个声音,这才是前三次失败的原因!”
山头林立各行其是各为其主么?感情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就像独秀同志所说的那样: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遗毒。
实际上看看中兴镇再看看合驰市,甚至小到档案局内部十几个人头,何尝不是如此?大家有各自的小算盘,算计自己的小利益,同时依靠各自的圈子,服务各自的大佬,无非是自私自利的思想作祟罢了。
另一位老人冷哼一声:“当时一、三军团中军阀思想作祟,都以为自己是老资格,都有决定军事行动的权利。直到红军三渡池水后,太祖于1935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池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后,他才算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说实话小王同志真的不知道这个时间节点,因为他跟很多人一样,都把四渡池水河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把四次强渡池水战斗,都当成是太祖一个人的指挥成果,才会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指挥风格,不一样的战斗结局。
现在听老人们解读当年,就像是拨开一层面纱,看到里面真实的新娘。时间仅仅是过去不到七十年,六十七年过后,历史已经被人改动的面目全非,如果没有《合驰年鉴》计划,连王哲自己都懵懵懂懂。
他终于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不是为了政治任务,也不是为了单纯的一次影视剧基地建设。而是为了让后人看到真实的历史,看到当年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造一片新天地,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共和国!
如果没有一部真实的《合驰年鉴》,也许不久之后,大家都会相信网上的各种传言。那时候原本英雄的历史,会被人泼上脏水改变的面目全非,会让那些先烈九泉之下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