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节 九载重逢

飒飒西风 居简 3193 字 2024-04-21

朱老学究在儿子和徒弟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踏进了门槛。他只觉一阵暖风迎面扑来,数月来体内积攒的困倦,在这一刻突然爆发而出。他直感身体摇摇晃晃,几乎站不稳地。

他东一步,西一步,迷迷糊糊地来到榻边,身子一歪,天旋地转,紧接着便失去了知觉。

……

刘驽见父亲已经熟睡,而买药的寺丞尚未回来,便悄悄掩上房门,与师兄朱温在院子里的柳树下散步。

“师弟,师父心里甚是思念师母,他刚刚昏睡中还喊着师母的名字,我听了后实在是心酸。”朱温一脸凝重。

“我母亲身在眉镇,等长安的事儿结束了,我会想办法接她过来和父亲团圆。”刘驽使劲咬了咬嘴唇。

他心里明白,自己那位舅舅不仅武功高超,为人更是难以对付。但不管怎样,此人都不应该拆散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单凭这一点,他就要和此人斗到底。

朱温轻轻叹了口气,“若是师弟同意,届时我愿和你同去眉镇迎接师母。”

刘驽点了点头,“承蒙师兄一直照顾,师弟对你感激不尽,你若是有甚么要求,除了跟长安城相关的,我都答应你。“

朱温听后哈哈大笑,“真的么,我倒是有一个,虽然与长安城相关,倒是不为难你。”

他凑到刘驽耳边,轻声道:“我想接济长安城内的百姓,一百万担粮食,够么?”

“一百万担?”刘驽吃了一惊,“如此多的粮食,黄巢和王仙芝若是得知,岂非会杀了你!”

朱温不以为然,“那傅灵运在曹嵩庙以毒药戕害百姓,我若是视而不见,岂不是有负师父自小的教诲!粮食若到,傅灵运的诡计自然破灭。”

他蹲下身子,用指头在泥土上画图,“我会想办法借攻城之名,在城墙此处挖一条地道,将粮食偷偷从这里运进来,到时候师弟记得接应我。”

刘驽看着朱温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师兄,若非你喜欢吸食人血,我几乎认为你就是个大善人!”

朱温一听,明显有些不高兴,脸色刷地变白,“师弟你看轻我了,我遵从师父教诲,向来体恤百姓,不做不义之事。我手底下的那些亡魂,他们或是与我为敌,或是有违军令,或是欺辱百姓,杀他们我并不后悔,只恨杀得少了!”

他抱拳向刘驽告别,“我军营中还有事儿,烦请师弟细心照顾师父。至于粮食的事儿,你若是不信我,可派人在地道口守候。如果我送进来的不是粮食,你便用水倒灌地道,攻城之势自然可破。”

刘驽尴尬地一笑,道:“师兄的话,我定当记在心里。”

他轻轻叹了口气,岁月不仅消除了他的童心,似乎还夺走了他信任别人的能力。

或许师兄要的并非赚破长安城门,而是城里的人心。他隐隐觉得自己这位师兄志向高远,似乎已渐渐不甘居于人下。

然而尽管他好言相劝,朱温似乎已被他的话伤了心,不肯再做片刻停留,仅留下一句“照顾好师父”,便一跃跳上了墙头。

朱温站在墙头上,想了想,回头道:“师弟,我虽然杀人如麻,却从未想过与你为敌。世事无常,今日一别,不知再见时会是何情形,还请保重!”

“保重!”刘驽缓缓点头。

刘驽一听,知道来人非同小可,于是连忙跟着衙役来到院中。

他远远看见,那两名来客孤零零地站在院中央。恰逢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其中一人身形魁梧,虎背熊腰,另一人枯瘦苍老,背部微驼,看上去年岁颇大。

时值兵荒马乱,大理寺的衙役们对这两个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的人煞是警惕,他们一个个手持水火棍,远远地将两人围在场地中央,生恐两人轻举妄动。

虽然两名来客蒙着面,刘驽依然隐隐中觉得他们的身影无比熟悉,心儿不由自主地砰砰直跳,想道:“他们是谁,我怎会这般感觉?”

他快步向人群方向走去,一步也不肯慢。

众人见正卿大人到来,连忙往旁让开条道。

刘驽来到二人面前,略施一礼,“敢问二位……”

“师弟,别来无恙啊!”那个魁梧的蒙面人不等刘驽说完,率先摘下了面罩,竟然是朱温。

朱温的嘴角莫名地荡漾着得意的笑,开心地看着师弟。

“师兄,你……”刘驽煞是惊奇。

然而他话还未说完,嗓子又一次噎住了。

站在朱温身旁的那位老者默默地摘下了面罩,露出清矍的脸孔来,胡须花白,眼角鱼尾纹密集,显是饱经风霜。

刘驽直感有两股热流涌向自己的眼角,他强行忍住,不肯让哪怕一滴眼泪流出。

“爹,你这些年还好吗?”

“甚好,你都大了。”

刘老学究伸出枯瘦的右手,轻轻拍了拍刘驽的肩膀,手指颤抖,眼角微红。

两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都将泪水憋在心里,任凭千万种情绪在胸口翻腾,只是淡淡地说话。

刘老学究当然不会哭,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他从未放弃作为一名书生的傲气和风度。

他曾经中毒濒死,后来流落到广州,又经历夫妻分离的悲事。这些艰难的时刻,他都熬过来了,现在终于和儿子相见,又有甚么好哭的呢?

刘驽更不会哭,九年后他依然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君子沉静如水”。儿子是父亲梦想的延伸。如果说父亲是山,那么儿子应该青出于蓝,成为比大山更高的峰峦。

他拉着父亲枯瘦、粗糙的手,淡淡地说着些话,先说起前些年在漠北的经历,又说到近来长安城的局势变化。

刘老学究颤动着胡须,不时引经据典,对儿子加以指点。

朱温笑吟吟地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这对久别团圆的父子,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