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运河开通

帝国海权 星光破裂 3220 字 2024-04-21

当然奥地利的那个多山的地形是让德国人发愁的要死,不过铁路建设好歹还是在稳步推进,就是速度比较慢就是了。所以一旦奥地利的交通网络能彻底并入帝国体系,想必还能带来一个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

而各种农村基础建设、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机械的规模化应用,让德国的农产品产量也有所提升,不过还是因为奥地利的耕地面积不足,德国农业自给率依然只能勉强维持在70左右。

不过好在此时德国和匈牙利之间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在工业品上完全依赖于德国的匈牙利则将自己的农产品大量输出给德国,而作为匈牙利女王的德国皇储妃的存在,自然让匈牙利的各项政策不可避免的受到德国的影响。

所以虽然匈牙利得到了独立,在政治上外交上获得了远超奥匈时期的独立自主的权力,但是在经济上却无限向德国靠拢,这样的靠拢对德国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在粮食问题上,只要能够一直维持匈牙利现在的这种紧密关系,德国倒也不用过于担心。

所以整个德国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而这种信心会进一步的推动社会的高速发展,用十年时间让人均gdp赶上并超过英国已经成为了整个德国的努力方向。

而作为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也因此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威信,现在基尔运河的开通,更让他的功劳簿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腓特烈三世自然心情舒畅。

而基尔运河的开通对约亨来说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毕竟整整12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且当年卡普里维估计的2亿马克的投入也早已超标,总共接近3亿的马克的资金投入了这个巨大工程里,对年度财政收入不过30亿马克的德国政府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负担。

现在运河开通,德国政府等于一下子甩掉了一个大包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干点别的事情了,比如支持刚刚通过的《海军法》,又或者支持德国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短短不到100千米的运河很快就行驶至尽头,这为穿行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船只节约了整整两天的航程。皇帝的游艇穿过运河抵达易北河口,标志着这条运河的正式贯通投入使用。

基尔运河的开通不仅仅是德国的盛事,作为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运河的开通标着着一条便捷的贸易航线的出现,因此也是所有北海-波罗的海贸易航线上的国家的盛事,所以英国、法国、俄国、荷兰、挪威等多个国家纷纷前来祝贺。

德国政府干脆在运河通航之际邀请各国前来参加庆典,而各国来访军舰则聚集在威廉港准备进行一场阅舰式。

1899年12月2日,德国基尔湾聚集了大量的船只,这些船只有大有小,整齐的排成两列,在静静的的等待。在这个队列的最前端,通体雪白的皇家游艇霍亨佐伦号上,腓特烈三世和约亨站在舰桥上方专门设立的观光平台上,俯瞰着正前方。

12月的基尔湾冷风呼啸,不过密封的观光台内却温暖如春,脚下木地板下方的管道内是50度的热水,这些流动的热水不断的给这里带来足够的热量。

作为皇家游艇,也许不必极尽奢华但是绝对要十分舒适,因此霍亨佐伦号上约亨绞尽脑汁,提出各种创意来让这艘船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要求,反正是自己掏钱,地板下方的地热供暖就是约亨想出来的点子,这样也不用再在舰船里设置什么壁炉了。

父子两人站在这里,透过窗子看着前方那笔直的水道,正前方一座巨大的船闸缓缓打开,霍亨佐伦号将有幸成为这个船闸的第一个使用者。

当霍亨佐伦号驶出船闸之后,航行在这条航道之上,看着这个人工开凿出来的河流,腓特烈三世显得激动万分,苦苦等待了12年,基尔运河终于开通了。

为了能赶在1900年之前开通,基尔运河最后的收尾工作算得上是争分夺秒,帝国政府为了让工人能够在天寒地冻的冬天继续工作还付出数额不小的报酬。终于赶在1899年的最后一个月彻底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而这条工期12年,投入了整个德意志帝国大量人力物力,巨额资金的运河的通航,标志着德国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线缩短了超过500海里,这对整个帝国的商业、军事都有这无与伦比的价值。

而作为自己还是皇储时期就主导开始的浩大工程,现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完工,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幕的腓特烈三世感慨万分:“它真壮观,不是吗?”腓特烈三世低声说到。

“是的,父亲,它美极了,这是您的功绩,是您留给整个帝国的福祉,所有德意志人都将感谢您的贡献,这是您的运河,腓特烈运河。”约亨在一旁恭维到。

听到自己儿子拍自己的马屁,腓特烈三世十分受用,看着英姿勃发勃发的儿子,腓特烈三世伸出手去拍拍儿子的肩膀,然后笑着摇了摇头:“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绩,是所有德意志人的功绩。12年,多么漫长的时间,当年你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却也是2个孩子的父亲了。”

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可惜了,列奥没能看到他亲手主持的运河的开通,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赞颂,这是他应得的荣誉。”

“父亲,首相阁下在天堂会看到这一切的,回归到主的怀抱,我们不应该为此伤感。父亲,看看那些跟在我们后面的那些船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