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脱稿,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因脱脱已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因而《宋史》是由继任的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呈给顺帝的。
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因素不识汉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
每朝每代对于历史都非常重视,由于元朝和清朝是两个唯一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所以元朝和清朝对于前朝历史的记载的可信程度都不高,所以在中国文化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
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
《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未持续,全国又爆发了永嘉之乱。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
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
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
光熙元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
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馀人。
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南方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
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非常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今人研究认为刘宋人口数量最多时有1800—2000万,北魏在3000万左右。
隋唐五代时期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
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
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
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发生重大变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
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北方移民。
中华民族,早就在多次战乱之中,允许多的少数民族进行过农活。历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已经难以算计出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