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兄弟重逢

至于谁去谁家拜访,如果地位有差距,那自然去高门拜访,要是双方相当,那就纯评媒人一张嘴了,要是媒人把对方小姐吹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难道小伙子你就不想上门看看?兴许能捡个漏呢?

熊成和李沐同岁,年方二十五,就已经是锦州总兵官,正三品的副总兵衔(当然武官衔远远不如文官衔值钱),治兵五千,他老子熊廷弼还是从一品的锦州经略,挂兵部侍郎衔(这个是正三品的文官衔,档次云泥之别)。放眼辽东诸镇,这样适婚的青年才俊只此一个,就和李硕在东南一样,熊成长得倒是比李硕更粗狂一些,身材壮硕更有男性气概,在辽东那是受尽各家闺中小姐追捧的,奈何平日里熊成躲在军营里就是不出来,回家的时候也就看看老娘说说话,时间一到就往军营跑,老熊实在是拿他没办法了,竟然厚着脸皮向李沐求援。

李沐身为现代人,自然之道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也就没有天天催着去问,只是提醒熊总兵还是要放在心上,不要伤了老人的心罢了。

兄弟两人笑闹一阵,来到了宣府城中的一处军营,营地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黑洞洞的红夷大炮,细细一数竟然有五十六门,这些国家重器耗费的重金可能达到数百万两之巨,居然就这么被无良奸贼出卖给了敌人。

“铭文可有发现?”这个时代,为保证质量和万一发生事故能找到直接责任人,这些大炮的炮身上都刻有铭文,有铸炮的工匠,时间,重量,射程,寿命,和配给哪一个军镇。

“都被磨掉了。”一个北云兵士卒低声道。

“欲盖弥彰。”熊成冷哼一声,丝毫也不意外的道:“五十六门重炮,加上意外损毁的,怕是少了有六十门,大明军镇之中,备有六十门红夷大炮的屈指可数,数量上都是登记在册的,排查一下,最多半个月就知道谁是罪魁祸首!”

“算了,不用查了。”意外的是,李沐竟然摇摇头道:“现在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不过这么多重炮都留了下来,加上缴获的大批优良的蒙古战马,正好可以实行我一个想了好久的计划了。”

察哈尔部的蒙古骑兵们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之后,开始纷纷上马逃命。除了少部分蒙古士卒留下来断后以外,大部分蒙古士兵开始没命的逃跑。

对方马术娴熟,跑又跑不掉,掏出弓箭去射击,却发现明军的铠甲跟施了邪术一般,怎么都射不穿。除了极少数射中明军裸露在外面的手臂和脚踝等造成了一些伤亡外,对方几乎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损失。

再就是明军手上的火枪,根本就是不是蒙古人印象中的火铳该有的样子,以前明军的火铳手,装填慢,射程近,虽然蒙古人不像建奴骑兵那样甲胄齐全,防护优秀,但是一般来说,只要顶过第一轮枪,剩下的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大明之所以投注重金修筑无数的长城和堡垒,其实还是因为在野战条件下,实在是屡战屡败,被打怕了。

蒙古大军一路北逃,损兵折将,北云兵骑马追击,很多北云兵的战马甚至比蒙古战马跑的还要快,真真是从宣府一路杀到大同,直到看着蒙古骑兵们从万全右卫的长城隘口,撤回到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

察哈尔部这一仗,算是元气大伤,好不容易统一了科尔沁草原的林丹汗恐怕是难过了,北云兵在战后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这支天降神兵以一十九人阵亡,三十四人受伤的代价,换来了杀伤八千余人的战果,还有四千多蒙古人因为战马被明军打死而做了俘虏。

不过宣府和大同驻军损失惨重,估计超过三万之数,明军若无北云兵,胜负尚未可知。

“杀了。”面对手下亲兵的询问,李沐淡淡的道:“四千俘虏,一个不留,全部处决。”

“这。。。大人,咱们不向朝廷献俘了?”那亲兵有些迟疑的道。

“献什么俘,他们察哈尔部这一次入关,大同镇,宣府镇伤亡的士卒百姓以十万计!有什么可说的?这一万多人,我只要人头,一个喘气儿的都别留!”李沐轻描淡写的一挥手,数千俘虏的命运就此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