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大朝会,搞得一塌糊涂,天启心中不喜,但是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首揆有何意见?”
叶向高心中冷笑,知道这里不是争个高低的时候,只是淡淡的道:“陛下圣心独裁即可。”意思就是我没意见,你看着办。
“内相呢?”天启又转而问魏忠贤。
“现在傅大人参劾左佥都御史左大人,这事情谁对谁错,都不好说,先都停了职,等调查吧。”魏忠贤看上去古井无波的道。(明代都察院,为监察百官的机构,号称言不获罪,就是说什么都不会被定罪。全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两人。左光斗是左佥都御史,正四品,杨涟是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停职调查,其实也是处理这一类参劾的标准程序,无论怎么样,有人参你,错没错不说,还是要表达一个态度的。停职回家,工资照领,就当放个假休息几天了吧。
这个事情在大明实在是太常见了,只不过左光斗是在元旦大朝上被参的,看起来好像很严重的样子,其实要是换屹立三朝而不倒的叶阁老早就看得云淡风轻,叶阁老在江湖漂到今天,被参了至少也有几百次了。每次有了弹劾奏章,叶阁老还挺高兴的,又可以放假了,年纪大了,老上班对身体不好。
李沐看着眼前的活喜剧,却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一丝不安,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的行色匆匆的魏忠贤,总觉得傅木魁的这个参劾肯定是有后续目标的,只是现在还不知道目标到底是谁。
左光斗最大的政绩,是出京屯田,这个事儿也没有别人参与,像牵连同党实在是有些牵强。但如果不是对准屯田的事情,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大朝会结束之后,按例请四品以上官员入宫用膳,不少高官被奉天殿前的那一幕搞得心不在焉的,吃喝的兴致都比以往少了很多,气氛不甚热烈的情况下,大家也都没有多再交流。
倒是这英国公真是个话痨,从一进门开始,就坐在李沐的身边叨叨个没完没了的,大多是好奇李沐在战场上干得那些提气的事儿,李大公子看对方世袭公爵,多少也给了点面子。耐着性子,选了些精彩的说了,没想到听众越来越多,衍圣公孔胤植,成国公朱纯臣,怀远侯孙延龄,以及一大帮子勋贵武将,都跑来听李沐说书。好好的百官新年宴会,搞得和百家讲坛一样。
外面人声嘈杂,觥筹交错,而在奉天殿正大光明的御座之后,魏忠贤却和自己的外甥傅应星站在一起,两人嘀嘀咕咕一阵,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一顿早饭,硬是吃到了下午,从皇城中走出来的李沐真是后悔的不行。想想上朝这事儿,确实是痛苦,早上四五点起床,中午才堪堪结束,换了李沐去做皇帝,估计也不太愿意每天都上朝去见那帮大臣。
原本,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傅木魁,一本小小的奏折,到底会在天启年间的朝堂上,留下怎样的痕迹。但是,却正是这一本奏折,搅动了原本就已经剑拔弩张的阉党和东林之间的大决战,只是现在,谁也没有意识到而已。
天启四年,正月初七。(历史上,元旦大朝时间定了很多,有正月初一的,十二月初一的,但是作者觉得大年初一上朝真的太不人道了,自作主张给百官放了几天假。。。),百官升朝,各国使者随同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天启皇帝早在子夜就已经起床,起床之后先要享用一个苹果,意味着“岁岁平安”。然后来到养心殿东暖阁,行开笔仪,给祖宗牌位行礼。
待到天启完成一应礼仪之后,皇帝銮驾便于奉天殿前等待,厚重的宫门渐渐打开,宫廷乐队奏中和韶乐,鸿胪寺官员摆下法驾卤簿,甚至还有驯养好的大象分列两旁。
“元旦大朝,百官及属国使者,觐见陛下,恩布四海,咸使闻之。”经过专门训练的司礼监宦官们一句传着一句的将话从奉天殿传到宫门外。
大明在京及进京述职的文武官员,勋贵大臣都按照品级列队,文武分列两队,武官以英国公张维贤为首,文官以首辅大臣叶向高为首,各级官员近三千余人,排成两条长龙一般的队伍,缓缓步入宫城奉天殿前的广场上,阳光从奉天殿的烫金琉璃瓦上越过,洒在奉天殿前的汉白玉台阶上,至正平纯的中和韶乐给现场增加了一股庄严巍峨之气。穿着全套明光铠,手拿精铁长枪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也全部于宫城前广场上列队。
待到文武百官于广场前列队严整之后,魏忠贤站在天启的身边,高声道:“新年大朝,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参见陛下!”宦官们把魏忠贤的话一个一个地传递出去,功能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广播。
“呼啦啦”一下子满场官员兵士都纷纷跪下,包括来自各属国的使臣,所有的宦官,宫女。除了皇帝和皇后两人以外,没有其他人可以站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个道理!
“呼!”这边司礼监的宦官们齐声高喊,百官和锦衣卫的禁军将士就齐声喝道:“万岁!”
“再呼!”“万岁!”
“山呼!”“万万岁!”
天启看着眼前的景象,要说不激动是假的,但是一直以来,天启都知道,这些跪在地上的人,这些三呼万岁的文武大臣们,其实从来都没有看得起自己过。但是现在,总算不一样了,无论是真的有变化,还是天启自我感觉良好,第一次,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皇帝。
“平身。”天启也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