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浙江乡试(下)

李沐苦笑一声,也没有再坚持,而是跟着前面几个兵士,往自己的号房去了。

后面等待搜检的金华,温州,台州,宁波等府的考生都惊呆了,纷纷询问这是哪位大人,杭州府的生员则一脸骄傲的告诉他们,这是咱东南的经略,在辽东打得建奴哭爹喊娘的李战神李大人!

哇,后面不少考生听闻这个消息,就卯足了劲儿暗暗下了决心,这一次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是死撑,也要保证这一次考出好成绩来。想象一下,要是和李沐同届中举,那就是东南经略的同年啊,大明官场上,同年那可都是铁打铜铸的盟友关系,有这样的同年,不就像被iphone砸到的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吗?

李沐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还起到了激励广大考生士气的作用,只是按部就班的找到了自己的号房,就准备参加考试了。

这贡院的号房果然如杨涟所说,不过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般的房子,没门没床的,号房内有两块实木板,考试的时候,一块坐人,一块横在号房的墙缝里当桌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两块一拼就成了简易木板床,也算是发挥了它全部的用途,所以很多考生就戏称,乡试考试考九天,全程就是再和两块木板作斗争。

李沐所在的地方,一看就是开国初建的老号房,破烂不堪的样子真是让人担心这样的号房会不会突然倒下来,不过对于考生来说,这房子虽然破,但是好在宽敞,还能转个身活动一下。

后来随着考生人数越来越多,原来的号房不够用了,所以朝廷和地方官府都拨款扩建,但是新建的号房越来越偷工减料,很多小号建的广不容席,站起来脑袋都能顶到屋顶的梁,整个人九天都只能窝在那么个小棺材盒子一样的地方,要多难过有多难过。

当然还有一些在厕所旁边的号房,虽然这样的概率不高,但是真的轮到了也只能说真是坏事做多了遭了报应了,想像一下,在漫长的考试日程里,各处考生集中在你写卷子的隔壁便溺,不熏晕过去就不错了,何谈论政策时论,写锦绣文章云云。

过了好几个时辰,李沐都等得快睡着了,这才听见小门落锁的声音。贡院的考场每十人为一栏,每一栏都有小门,门口有军士看守,落锁之后就表示这一栏的考生已经全部到齐了,从现在开始,到第一场考试结束,除非紧急情况而不得打开。至于贡院的大门,更是严厉绝对不能在考试期间再度开放。就算是有的时候,考场里有人情绪失控,导致死了伤了,也只能用两根木杆从高墙边扔出去,反正门,是绝对不能开的。

各栏的考生都坐下了之后,看日头已经是下午了,随后李沐听到一阵极其刺耳的嘈杂声,原来是因为贡院的大门带有特殊的装置,在开门移动的时候就会发出巨大的噪声,类似于后世的报警器一样,以防止考试期间的内外交通舞弊。

不过这乡试每个人一个小号,三面都是墙,怪不得严厉禁止考生夹带,因为只要带进来了,三天考试的时间,只要不是个傻子,总还是会找到机会偷看的。

贡院都是呈正方形环绕布置的,最中间的明经楼高有四层,监考官门等上高楼,所有考舍都尽收眼底,所以,在经历了乡试之后,李沐也不得不服气。在反作弊的力度和考试体系的成熟度上,大明王朝领先了不是一星半点。

随着明经楼上钟声响彻杭州全城,大明天启三年的浙江乡试,就从现在,正式开始!

这边刚一到了贡院的门口,就看到张采和张溥两人和一府学同窗聚集在一起,李沐看他们热烈的讨论着什么,自己也凑上去抱拳道:“受先,乾度,你们来的好早啊。”

这边一群人看到李沐,甫然先是一愣,然后竟然齐齐抱拳施礼道:“见过社首大人。”

李沐这礼受的莫名其妙,对着一众同学疑惑的道:“你们在喊谁呢?”

“云琪。”张溥看着李沐认真的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复社的社首了。”张溥倒是不傻,李沐身居高位,要是能让他当社首,不等于是给复社加了一层天然保护伞吗?

李沐表面上还是很矜持的推脱了一番,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复社啊!古往今来第一学生会组织,自己也会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学生会主席,成为后世无数大学学生会主席们的榜样,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大学里没有完成的愿望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吧。

双方推辞几句,李沐的社首身份算是坐实了,不过客观来说,以复社现有的规模和社员来看,确实也没有人比李沐更有做社首的实力和威望了。大家都是一届生员,你让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都很难,唯有李沐不仅是生员,更是大明东南首牧父母官,自然威望不同,足以服众。

这边话说没几句,贡院的大门开始传来一阵阵的实木碰撞之声,没过多久,杭州贡院的大门就吱吱呀呀的打开了。这贡院三年才用一次,很多设施确实是年久失修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看这破破烂烂,推起来让人后槽牙都发麻的大门就可见一斑。

这边门一打开,里面就跑出两队兵丁,跟跳大神一样请出一红一黑两面大旗,考生正疑惑呢,就有参加过乡试的老生解释道,这个旗子是来请鬼的,希望各路神鬼今天有怨报怨,有德报德,助心善努力的士子金榜题名,让居心叵测的生员名落孙山。

随后,考场龙门官缓缓步出,宣读皇上的圣旨,大约是为国取士,办抡才大典,希望各位考出实力,考出水平云云,都略过不提。

接着,龙门官又说,浙江各府,按序搜检,并且重申考场纪律,决不允许私自夹带进入考场,抓到作弊者,带枷三日,开革学籍,永不叙用。

科举考试,在大明,是成为一名高级官员几乎唯一的途径,除非你能像李沐这样未卜先知,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否则跨过乡试,会试,殿试三大关,进士及第,是脱离普通民众阶层,走向统治阶级的不二法门。

正因为如此,乡试的成绩,就意味着财富,地位,美女,所有世俗间所能得到的一切,自然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好名次。

就连著名书画家唐伯虎,也因为牵连到科场舞弊的案件中被罚永不叙用,虽然唐伯虎是冤枉的,也确实表达了大明朝廷对于科场舞弊已经达到了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

第一个搜检的自然是杭州府的考生,不过乡试的座次是排好的,先进去也不能占什么好位置,进门之后,就有贴在墙上的座次表可以查看,坐错了位置,一样按舞弊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