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1915初的欧战局势

根据计划,英军和澳新军团在同一天,分别从两个不同登陆点上岸,英国军队从海丽丝岬登陆。在英国登陆之前,澳新军团先在更北面靠近伽巴帖培的海滩登陆。

1915年4月25日夜,在掩护舰队实施炮火准备后,协约国部队同时展开登陆行动。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今澳新军团湾)。同一天,英国和印度部队在海丽丝岬遭到土耳其猛烈火力攻击。法军在海峡对面,达达尼尔亚洲一边登陆,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军。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登陆军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

土耳其军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的指挥下,随即进行了猛烈的还击。经过一夜的混战,双方死伤惨重,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1915年5月1日,土耳其军队大举反攻协约国部队最南面的一个登陆场。在战斗中,英国战列舰歌利亚号、凯旋号和威严号相继被击沉。结果英国撤离了大批舰只,这样一来,登陆部队便失去了海军的支援,也失去了火力优势。

1915年5月6日至8日,协约军向克里希亚进攻,死伤惨重,最终失败。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

随着夏季的来临,上坡上遍地尸体,带来痢疾、腹泻和肠热等疾病。半岛上的澳新军团士兵因气候不适导致非战斗减员持续增加。但协约国为了赢得此次行动的胜利,又调配了3个师的英军前往半岛。

与此同时,冯·赞德尔斯也在集结土耳其军队,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进攻。

其实在二月的时候奥斯曼就收到情报,英法军队打算在达达尼尔登陆的消息。不由由于这个消息中对于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某人忘得差不多了),奥斯曼没有引起重视。在战争中奥斯曼情报系统的混乱,还有这个消息在当时太过于惊人和大胆,50万英法军队打算登陆达达尼尔,攻击伊斯坦布尔。

当然这些消息都是隐藏在背后的罗马尼亚国王埃德尔提供的,他这是为了削弱在战争中英法的实力,让战后两国不能对罗马尼亚有太多的管制。在埃德尔的战后计划中,巴尔干地区和东欧都要有罗马尼亚的影响力,这位为了罗马尼亚的经济,也是为了其国力。

埃德尔在全国奔波了大半个月后,回到了布加勒斯特。

在这个春天中,欧洲平息的战火再度展开。在西线因为战壕的原因,英法和德国军队都打不动了,于是双方都将目光看往其地区。

在1915年初德军率先在东线展开马祖里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作为攻击东普鲁士的主力俄第十集团军被重创,俄军被迫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固守,放弃了攻击东普鲁士的想法。

德军统帅部将1915年的战略计划作了重大调整,决定在稳住西线的同时,将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首先摧毁俄军,结束东线战争,再回过头来集中兵力对付英法。1915年1月底,德奥战局年度计划获得通过。德国的战略计划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对俄军发起进攻,北翼由德军从东普鲁士向布列斯特方向进攻,南翼由德奥联军向利沃夫方向进攻,最后两面合围,围歼俄军主力于“波兰口袋”中。

英、法两国为了增加军事经济潜力,也计划1915年在西线实施战略防御,只进行一些局部的进攻。因此,建议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以牵制德军使其无力在西线发动强大攻势。俄国已做好了在东线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准备,便同意_r英、法的建议,承担起吸引德军主力的任务。俄国的战略计划是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实施进攻,西北方面军从东普鲁士进攻德国,西南方面军从喀尔巴阡山进攻奥匈帝国。

在1915年1月~3月的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1月,奥匈第3、4集团军首先在南翼发起喀尔巴阡战役。2月,北线的德第8、10集团军也向俄军发动强大攻势。至1915年4月,北翼德军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在格罗德诺一线受阻无法前进,未达成预定战役目标;南翼奥匈军队则损失惨重,匈牙利平原受到俄军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德军统帅部决定放弃两翼进攻,将俄军战线的中央,即维斯瓦河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戈尔利采地区作为具有决定性的突击方向,以围歼俄第3集团军,阻止俄军向匈牙利进攻。

德军为实现其战略意图,继续在东线增兵。到4月末,德奥军已在维斯瓦河上游和喀尔巴阡之间集中了雄厚的兵力,组成突击兵团,包括10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数百门大炮,占据了很大优势。而俄军则缺乏必要的准备,西南方面军战线长达600公里,兵力分散,在德军35公里宽的正面突破地段上,仅部署了5个步兵师共6万兵力和100多门轻炮、4门重炮、100挺机枪。

5月1日,德奥军开始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5月2日,以优势兵力在戈尔利采镇发起楔形攻击。德第11集团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的配合下,当日即突破俄第3集团军正面防御。俄军急忙调纵深机动部队增援,但因零星投入战斗,很快被德奥军各个歼灭。

到5月4日,俄第3集团军已几乎全军覆没,突破口被迅速扩大,俄军被迫全线溃退,于5月14日撤至桑河和德涅斯特河一线。德奥军乘势重兵追歼,同俄军展开激战。17目,德军攻占雅罗斯瓦夫,大举渡河东进。23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奥匈被迫分兵拒敌,德奥联军进攻势头顿时减弱。6月15日,德奥联军恢复进攻态势,22日攻占利沃夫,持续52天的戈尔利采战役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而这时俄国存储的军事物质已经所剩无几,急需得到英法的补充。

而在德奥攻击俄国的时候,英法两国也没有闲着。除了将意大利拉上自己战车以外,将作战物质送往俄国也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于是为了打通俄国主要对外通道黑海海峡就成为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