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引起了以青年学生、军官、知识分子为主的青年党内部的共鸣,他们开始准备推翻自由和睦党人的政府。
这次演讲的青年党党魁恩维尔,全名伊斯麦尔·恩维尔帕夏,1881年11月22日恩维尔在君士坦丁堡出生,来自阿尔巴尼亚裔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守桥人,母亲是阿尔巴尼亚的农民。1903年,他在伊斯坦布尔的军事学院毕业。1906年他成为少校,并派往第三军,驻扎于萨洛尼卡。在这段时间他加入了当地一个叫“联合进步委员会”组织。
在1908年,奥匈帝国、沙俄及英国等国策划分裂国力低弱的奥斯曼帝国。青年土耳其党人宣布了“反对政府和列维尔协定”,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发动了推翻苏丹的革命。恩维尔在此时加入革命军并成为军队的领袖。在成功夺权后,他力邀德国建立军事联盟,并要求德国协助改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所以德国政府更喜欢恩维尔这样偏向他们的奥斯曼高层,而且他们也是这个样做得。在恩维尔准备通过政变来改变奥斯曼现在的局面时,德国政府加大了对他的资助,每月对他20万马克提高到50万马克。而且还通过在奥斯曼的军事顾问团和大使对他的行动给予帮助和便利。
奥斯曼现任政府对此毫不知情,还依然在讨论谈判的事宜,不过面对巴尔干各国一点也不退让的条件,商议着准备接受这份屈辱的条件。
这时候青年党已经准备好反动政变了,1913年1月23日,以陆军总司令尼扎姆帕夏在陆军部门口被枪击身亡为标志,青年党发动了政变,政府对他们的政变一点也没有防备。这些青年党人将政府高官血洗了一遍,包括现任总理大臣马哈德凯等一干高层都死于这次政变。
在青年党上台后,他们撕毁了同巴尔干各国的停战协议,巴尔干的战火又一次开始了。
在埃德尔对铁路运输进行改进的时候,伦敦的和谈才刚刚开始。现在大英帝国还没有经过两场大战,尽管已经没有为维多利亚时代那么如日中天,但在巴尔干各国眼中还是那么的威严不可侵犯。
巴尔干各国代表都早已到伦敦等待着奥斯曼帝国的代表,他们有保加利亚外长第拉斯洛奇、塞尔维亚外长米拉诺维奇,希腊外长康斯坦丁、黑山外长尼德诺亚夫、罗马尼亚外长巴尔诺斯克,欧洲各个列强都派出代表参加了伦敦谈判。奥斯曼的代表外交大臣卡赫维奇也于12月11日抵达伦敦。
在12日开始的谈判中,由保加利亚外长第拉斯洛奇率先将巴尔干各国给出的条件,递给了奥斯曼的代表外交大臣卡赫维奇。条件很简单,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奥斯曼欧陆属地割让给巴尔干各国,爱情海上的全部岛屿也划归巴尔干各国。在条约里没有要求奥斯曼帝国赔款或消减军队等内容。
卡赫维奇看着眼前的条件,这是一份对奥斯曼非常苛刻的和谈条件了。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操守询问道。“这个条件对奥斯曼帝国太苛刻了。”
保加利亚外长第拉斯洛奇趾高气扬的回答他。“这是我们最后的条件。如果阁下觉得太苛刻,可以让奥斯曼军队在战场上拿回来。”
说完后他还用目光看着罗马尼亚外长巴尔诺斯克,巴尔诺斯克知道他的意思,之前就有谈过,现在保加利亚还欠着罗马尼亚4000平方公里的领土,欠钱的是大爷,他也只好出声说道。“罗马尼亚也认为这个条件已经是对奥斯曼最大的优待了,而且你也不希望将边境推到伊斯坦布尔城外吧。”
听到罗马尼亚外长巴尔诺斯克的话,卡赫维奇也要好生思考一番,现在罗马尼亚这个巴尔干实力最强的国家还没有下场,奥斯曼都已经被打崩溃了,如果在加入罗马尼亚,搞不好伊斯坦布尔也会被巴尔干国家夺取。
保加利亚外长第拉斯洛奇的话也得到塞尔维亚外长米拉诺维奇的回应。“这是我们巴尔干各国一同的意见,还希望阁下好生考虑吧。忘了说一句,我们塞尔维亚已经派遣了一支军队同保加利亚一起守护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