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了保证比武较技的公正性,避免出现有实力者,因强强相拼,被意外淘汰,最后还会给落败者一次机会。那就是:可由第一轮的落败者,任意的向,获胜一队中的,任何一个人挑战,获胜后,即可替代被挑战者的位置。但为了避免出现“投机取巧”的车轮战法,第一轮的获胜者,只接受第一轮落败者的一次挑战。
三、当再无第一轮落败者的挑战出现时,此次遴选也就算正式的结束;获胜的一队,也就由预备役,正式的转入了御林军军籍。
当然,在最后确定好人选之后,还要由暂任的主簿的陈汤,正式录下名姓,交由御林军长史予以备案。
处理完了,因赵广的不忿,而平添的一个小小插曲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轮遴选进行得很快、也很顺利。其间,自然也曾出现因较技的双方,“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打得难解难分的情况。
由于考虑到,还要有最后一轮的落败,挑战胜利的一方,陈汤也就告诉,让一时难分胜负的双方,同时晋级了。
通过第二轮的全面考核,陈汤也不得不承认,之前赵广所言的‘不惧同任何人比试’的正确性、也让陈汤越看越觉得兴趣索然。
按陈汤的观点来看:这些羽林的预备役军卒,身体条件是“毋庸置疑“的,较一般的平民百姓子弟,要强壮很多,个个显得膀大腰圆。但也就是由于,他们出身的优良,也使这些军卒,过惯了优裕的生活,吃苦耐劳的承受力较差。
就拿这些羽林军的预备役兵卒,所习练的武艺,宛若花架子一样、根本经不起,实战中“血肉横飞“的考验;再就是技艺也是“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的水平相当低劣。
这种摆在眼前的事实,也让陈汤不由得在暗自的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己承诺过几个月,就要给皇帝陛下,练出一支“呼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军。自己还必须要下一番苦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督导,才会让这些挑选出的军卒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