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明白过来了,这不是守城官的问题,就是回鹘制度的问题。他们就是认为中原商人来一次之后,不会再来第二次,所以一次刮够,反正不会再见。
回鹘这样的制度也是让丝绸之路越来越落寞的原因之一,冒险赚钱这件事情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回鹘这样明抢却让人非常气愤,纵然有好货中原商人也希望自产自消,不希望再去回鹘受这份冤枉气。
宗信道:“好办,让所有商家在自己的商车上挂牌,牌子上写‘丝绸五十两银子一匹’,差不多这样就行了。”
“五十两银子一匹?你这是要疯啊?”赵匡胤道:“你有没有买过东西,你知道丝绸才……有道理,我想通了。”
赵匡胤原本还以为宗信不懂物价,说话的时候忽然想通了,宗信就是想要抬高物价。其实中原商人对回鹘的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回鹘人对中原的丝绸也是极度渴望,他们当然想要让中原人进城做生意。如果说中原的丝绸卖的这么贵……并非没人买,只是买的人会很少。
其实根本用不着五十两银子,只要卖到二三十两银子,那回鹘的物价都会因此提升,到时候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对于回鹘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老一道:“主人,我们就这样吩咐下去吗?”
“是的,记住让他们态度坚决一点,这也是为了往后的发展着想。”宗信原本也不想出这么损的一招,因为这一招极易引发矛盾。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别人在这里有军队有高手,而这里全都是商人,要真打起来的话,西州的军民一人一脚就把这个商队踩扁,顺便还可以夺取这里所有的货物。
但如果此时态度不够强烈的话,回鹘人真的会一直持续这个传统,然后中原的商人来过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丝绸之路永远断决在西州这个地方。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丝绸之路非常重要,那是中原与外来势力沟通的桥梁,必须要恢复丝绸之路才能让中原才能发展的更好。
中原或许有很多西域没有的技术和繁荣,但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西域这边就有很多东西是中原没有的,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老一立刻去办宗信吩咐的事情,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主意,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只是没有人带头而已。宗信的话在中原人的心中很有影响力,而且这个办法原本就很好,所以大家都认同。
这些商户应该进城做生意,为什么会滞留在城门之外?难道是西州的人不让中原商人进入?这也不可能啊。对于西州的人来说,中原人过来就是贩卖珍贵的商品,然后把不值钱的玉带走……西州的人疯了?他们把这些商户留在城外做什么?当然是要中原的丝绸、瓷器、香料。
伊州与西州都是回鹘人的领地,政策应该相同才是。在伊州的时候这些商户还大受欢迎,为什么到了西州就被阻止了?这是什么买卖?
“快去快去,这些商户一定等的着急,我们去问一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宗信让郑子明加快速度,郑子明和拉车的座狼也都看见了前面的情况,立刻驱车向前。
西州城就在眼前,一行人驾车却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赶到。车速不能太快,因为车里还有货物,眼睛虽然能看的见,但其实距离也非常远。像西域这种一望无际的地方,纵然眼睛能看的见,但想要走到目的地也需要花了很长的时间。
穿过小镇,旁边有一个乱石阵,从大路走过并没有进入乱石阵的范围之内,一行人来到西州城门之外。幽云十八骑和雷王府的高手们立刻来到宗信的身边,已经好久不见,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这群没用的商人,他们说什么也不会离开宗信的身边。
看见宗信大师的马车到了,很多商户也在城门外等着,准备诉一诉苦。
宗信直接开口问道:“老五,这里是什么情况?”
“回禀主人,守城官要价太高,所有商户都留在城外扎营。”老五道:“其实翻几倍的税收商户们都可以接受,但这一次要价太高了。一车货物他们竟然要五十两银子的税收,翻了十倍。商户们走这一趟丝绸之路不就是为了赚钱吗?如果在这里进城都要交五十两银子,那么他们这一趟虽然不算白走,但至少有一半的收益都被这个守城官给拿走。”
宗信点了点头,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回鹘人真缺德,在伊州大肆欢迎,然后让他们一路去西州。到了西州之后,就来一个狮子大开口,硬逼这些商户交出此行一半以上的收益。
当然,就算交了这些钱,商户们依然有赚,而且依然赚的很多。但商户们赚的是这一路的辛苦钱,而回鹘人完全是空手套白狼,这简直就是明抢嘛。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回鹘人的态度明确,这些商户必定要交出这些钱,顶多下一次不来西州城而已,但他们必须要交出钱,然后进城将货物变卖,再收购玉石运回中原,这样做还是赚,而且还是大赚,只是赚的没有想像中那么多。
回鹘人也是看准了这一点,因为西州就是大多数中原人的终点,他们不会再往西走,到了西州已经足够。中原最需要的是精美的玉石,而回鹘人最需要的也当然是中原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