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这对兄妹不一般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403 字 2024-04-21

哎……

这一声长叹,结束了陶老头数十年的“心愿”。

这时,仲逸缓缓起身,那叫一个如释重负。

这样的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

“仲大人,方才听说你初来福建,对我们这里的地形自然不熟悉”。

陶朔笑道:“若大人想真正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草民愿做向导”。

‘不劳,不劳,朝廷已为本官派了向导,他们对这里也十分熟悉’。

仲逸连连推辞:“你还是在家好好照顾令尊大人吧”。

嘿嘿,陶朔淡然一笑:“你说那些军士啊,他们只识得大道,知道路该怎么走,但这崇山峻岭里的门门道道、山山水水,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末了,他望望陶老头:“若仲大人准许,草民也好顺便为我爹抓几只野味来下酒,大人不嫌弃,再来陶家喝一杯,如何?”。

这个?

“仲大人,这话不假,小儿倒确实是个好向导”。

陶老头苦笑道:“如果能跟着仲大人,那怕沾点读书人的气息,也不是什么坏事”。

既然老头儿都发话了,仲逸也只得应了一句:‘好吧,看在解真、解宝的份上,岂有拒绝的道理?’。

“多谢仲大人成全,草民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陶朔似乎领了军令,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以后不要草民草民的,本官虽比你年长几岁,也差不了辈,就叫我仲大哥吧”。

仲逸微微点点头:‘时辰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好的,仲大人”。

陶朔不由一笑,急忙摆摆手:‘哦,不不不,仲大哥……’。

“回仲大人的话,小女子不崇拜任何人”。

陶家姑娘确实语出惊人,面对翰林院的侍读,依旧处惊不变。

此举,或是因他们压根就不知道,翰林院到底是何地?那怕是内阁、皇宫,描绘的再神奇,对百姓来说,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

当然,高人不一定要在高处,若说她见识非凡、非比寻常,也不得而知。

这一刻,身为老爹的陶老头儿,却有些坐不住了:女儿为何也一反常态?

仲逸却来了兴致:“哦?姑娘何处此言?”。

略顿片刻,陶雯儿微微上前道:“无论帝王将相、巨贾名匠、圣人贤者,同一件好事,因人而异,换做他人,可做的更好,同一件坏事,换做他人,或许做的更糟,反之亦然……”。

末了,她竟说了一句:‘小女子认为,大凡有成就之人,起初,往往被迫所致,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非情势所迫,则结果大不相同,事在人为,重在‘事’,而非‘人’……’。

如此高论,简直令人醍醐灌顶。

莫说一读书之人,就是翰林院的侍读,仲逸也不得不对这个叫陶雯儿的姑娘------刮目相看。

这个女子,果真不一般。

仲逸不由的问了一句:“陶姑娘,那你说说,若非形势所迫,你最希望什么样的生活?”。

如此一问,陶雯儿更是语出惊人:“大人身为翰林院侍读,小女子一介平民。对大人而言,出入宫殿是为日常,而我等百姓,恐怕平生也难见知县几面,对‘生活’二字,岂能同一而论?”。

“反了,反了……完了……完了”。

陶老头简直要哭了:“雯儿,在仲大人面前,好好背诵一段诗词,为你兄长做个榜样,好不好?”。

父亲如此一说,陶雯儿竟然跪了下来。

不知何故,身为兄长的陶朔,也跟着跪了下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仲大人在这边,拜我干什么?”,陶老头连连谦让,竟不知如何是好。

仲逸见状,也不得不起身说了一句:“二位快快请起,读书人的事情,不要动不动就拜……”。

陶朔正欲起身,陶雯儿却依旧动也不动。

今日,她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