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鬼火(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886 字 2024-04-21

“师姐,不说这事,若不出意外,不久会传出这样一条消息来:仇鸾,忧惧而死”。

仲逸叹道:‘他罪有应得,不过,若能将严氏供出,也算是我不虚此行了’。

仲姝夹起一块肉片:“来张嘴,多吃点,说一天,还不累?”。

仲逸轻轻一推,精神满满道:“有师姐在,我永远不觉累……”。

咯咯咯,温暖小屋、静静月色,一片祥和。

多么温馨的一桌晚饭。

……

“有人在敲门?”。

仲姝向外望去:“晚饭时候来府上,定是蠡县那些故交,总不至于是袁若筠吧?”。

仲逸缓缓起身向门外走去,才走几步,便听出声音。

师姐说的没错:是蠡县的故交------樊文予与李序南。

“二位兄弟,请进吧……”。

“什么?你要去榆林府做同知?正五品,还一年”。

刚进门,李序南便向仲逸说了这样一个消息。

仲逸不解道:“是不是因为上次,那一千两银子的事?不是都解决了吗?”。

一旁的樊文予,却没有这么大反应,干脆自己动手倒起茶水来。

不用说,来的时候,李序南已将这个消息告知他。

“哎呀,我说两位兄弟,你们不要大惊小怪,好不好?”。

樊文予不以为然道:“知府衙门的同知,无定员、非标配。再说,你只是呆一年,西北虽风沙大,但毕竟六品升五品,一年后再回户部,你也就是五品郎中了”。

樊文予指着仲逸:“我与李兄,都是五品了,你这个正六品的侍读,也要抓紧啦”。

被樊文予这么一说,仲逸才缓过神来:“不不不,兄弟我对这个六品侍读,满意的不得了,愿紧紧跟在二位兄长之后”。

哈哈哈……

他们那里知道,仲逸心中的所想:却是另外一件事。

当初外叔公就曾说过,严氏在榆林府插手煤矿,后来到了刑部大牢后,又遇到大理寺的倪庚辉,再次提到榆林府之事。

上次面圣时,仲逸就曾向朱厚熜请旨:想到榆林府走走。说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情。

同时,榆林府与鞑靼据毗邻,还能了解军情。

朱厚熜没有当面准允,但也没有拒绝。

李序南要去榆林府,正好可以帮上大忙。

如今看来,一定是因为李序南在户部,那被人栽赃的一千两银子之事,以兵部郎中严磬、户部郎中赵谨,以及他们身后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的能量。

要办成此事,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李序南由户部六品主事,升为知府衙门五品同知,或许正是为掩人耳目:毕竟,他是高升了,总没有人怀疑,是有人在故意整他吧?

至于一年之后,李序南再回户部,还要当五品郎中,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榆林府远在西北,天高皇帝远,这一年的时间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李序南若办差出了什么差错。比如,他突然发生‘意外’------被人暗杀。

或许,这也正是严磬等人设法将李序南,调离京城的缘故吧?

这种事,一般不会立即发生:想必,李序南刚去榆林府时,不会有什么障碍。但越到后面,就越不好说了。

仲逸暗暗道:看来,我也要尽快安排西北之行了。

“说了半天,李兄何时启程?”。

如此一问,李序南一脸苦笑:“年后,年后就走”。

樊文予再次打趣道:“年后好啊,正好赶上明日的朝廷盛宴”。

盛宴?

对啊,明日就是朝廷的------盛宴了。

京城,晚饭前夕。

僻静小巷、简易院落,客堂、主屋、侧屋……

小是小了点,不过还算齐全、干净、安静。

对普通百姓而言,在京城能有这样一处宅院,恐怕睡着都能笑醒。

不过,此处,既非仇府,更不是将军府。

仇鸾,这位昔日的太子太保、平虏大将军,此刻,就住在这里。

所谓富贵易享、贫贱难熬。

自从被革职以后,仇鸾整日不思饮食、郁郁寡欢,除上茅房,他几乎连路都懒得走。

为何?身上没劲儿,脸上无光。

树倒猢狲散,之前跟随仇鸾的那些人早已不知踪影,此刻能留在他身边的,也就是从老家带来的两个仆人,还沾亲带故的。

毕竟,血浓于水。

只是不知,这种关系,还能‘浓’多久?

“老爷,晚饭吃什么?”。

仆人要开始准备晚饭了。

“拿上银子,上街去,你们想吃什么,自己去酒楼”。

仇鸾有气无力的一句:“去吧,回来时,给我打一壶酒”。

“好吧”。

两仆人应了一声,缓缓出了大门。

小院中,仇鸾斜躺在一张木椅之上,呆呆的望着西边的残阳。

“仇大人,好兴致啊”。

未听到开门声,一个声音却突然飘来,打破了安静。

急忙扭过头来,他细细打量着眼前之人。

“哐当”一声,手中的小茶壶掉在地上。

仇鸾脸色骤变,缓缓起身的同时,腿脚不由的微微一颤。

曾经的大将军,却贪生怕死、畏敌如虎,这便是他本来的面目。

“是你,果真是你”。

仇鸾缓缓举起手指:“当初的钦差副使,如今的翰林院侍读-----仲逸,仲大人?”。

仲逸随意找了张木椅,用力抖抖上面的尘土:“怎么?当初,你叫管家仇四拿万两银票,挡我与石大人的道。见了面,自己倒不敢认了?”。

猛地一怔,仇鸾一下子瘫坐在地。

他心中再明白不过:他做的那些事儿,仲逸去过大同后,掌握的一清二楚。

前几日,朝中突然有人弹劾他,想必也是出自这位仲大人吧?

“哎……”。

仇鸾一声长叹,心中满是懊悔与惧怕:都怪当初,小看了这年轻的小翰林。况且,当时有锦衣卫的千户石成在,也无法动手。

原本以为,将仲逸打入大牢后,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他今日还是来了。

“仲大人,你我往日有仇?”。

“没有”。

“近日有冤?”。

“亦没有”。

仇鸾一脸惶恐:“那你,为何抓住我不放、往死里逼?”。

见对方依旧不言语,仇鸾继续道:“我这里还有些银子,要多少?你说个数儿?”。

看来,他还是没有明白。

与这种人对话,是辩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