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等你戴上乌纱再说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999 字 2024-04-21

这话倒是不假,自从在酒楼外接到这份血书开始,对待入仕之事,仲逸心中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外叔公不是外人,他也就不避讳:“实不相瞒,孩儿确实有入仕之心,您是不知道那老伯的眼神:那是一双可以写满一生不满与不公的目光,孩儿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好,好,好”,文泰接连道出三声好,他信心满满道:“就冲你看到的这双眼睛,就能做个好官”。

文泰久在官场,早就看透人情世故,只是在他眼中,仲逸毕竟是个孩子,年轻人终归爱冲动,不过这小子身上还真有他年轻时的那股劲。

他深情满满道:‘起初,我与你祖父还担心你因陆家庄之事而无法抛去私情,一味只想着报仇。如今又在京城经营当铺,做官与经商毕竟是两条路,不过今日看来,我们的担心皆是多余的’。

年纪大了总是容易触景生情,再看看血书,文泰这才觉得自己有些扯远了:“所谓上有旨意、下有对策。仅凭这一张血书,恐怕还不足以将孟县知县查办,更不要说能扳倒严氏了”。

“这倒也是”,仲逸上前道:“我们是否该多找些村民来,共同指正?”。

“不止于此,还得要去当地核实”,文泰微微摇摇头:“光找人恐怕不妥,朝廷要章法,当地村民无法直接来京城告状,还得要从州县逐级申诉”。

这么一说,仲逸这才觉得自己确实所虑不周:当初就没想到到实地核实这一层,如此不仅取来人证,或许还能得到更有价值的线索。

看来,这做官真是不易。

“当然,当时你还押着药材,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似乎看出了仲逸的神情,文泰这才切入正题:‘这东西我先收下,回头再与刑部还有都察院几个交情不错的同僚合计合计,然后派人秘密到山西境内核实一番’。

如此一番,文泰才最后得出结论:“至于该怎么查?由谁挑头?再由谁呈上折子,还要商议再能定夺”。

真是抽丝剥茧、曲曲折折,仲逸知道:外叔公此举绝非打官腔,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一旦操作不当,非但不能惩恶,反问会害了善良的村民们。

正义,从来都不会做常胜将军。

而邪恶,更从来不会主动屈服。

“外叔公所虑甚是,只是就怕此事会牵扯到您”,文泰即将告老回乡,仲逸实在不想让他趟这趟浑水:“孩儿只是想与你商议此事,要不,还是由孩儿出面办,比较稳妥”。

“哈哈哈,逸儿多虑了,此事外叔公自有分寸”,文泰笑出声来:“等你真正做了朝廷命官之后,再说吧……”。

傍晚时分,仲逸总算将袁若筠打发走了。当铺刚刚打烊,天寒之际,本就没有多少客人,但老姜头还是按时按点开关门,从业以来,数年如一日,果真敬业。

冬夜漫漫,罗英闲来无事,再次邀请刘小二、胖墩儿几个一起饮酒。

天寒地冻的,论打发日子,没有什么比这友人相聚痛饮更好的了:虽是几位小菜,一壶热酒,但要比一个人呆在屋子中蒙头大睡有趣多了。

送走袁若筠后,仲逸也觉得腹中有些饥渴,师姐今晚不在家,这个机会正好可以去外叔公家--------用晚饭。

对于他来说,那里也有家的味道。

当然,他此去文府拜见外叔公,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从西北回来之后,孟县老伯递给他的那份血书还一直没有送出去,具体如何处置,还要等外叔公这位刑部的老人看过之后才能决定。

刻意绕道几条街,确定身后无“尾巴”,仲逸这才匆匆来到文府,才进屋就听见文泰一阵笑声:‘逸儿来的正好,前几次没机会一起用饭,今儿个时间刚好……’。

夜幕下,街上行人比往常少了许多,天气寒冷,人们只得将说笑之处挪到屋中。

如此一来,酒馆、客栈、饭莊里的人就多了起来。

更何况是在晚饭这个点儿的呢?

“熟肉三两、酱菜一盘、老酒半斤……”,如家客栈一楼中,店小二端着一只木盘,嘴里使劲吆喝着,可脚下却从未停歇,见客人们忙着催菜,他还得不时的解释几句:“马上就好,马上就好……,只是,……麻烦让一让、让一让……,三位里边请”。

“还里边请?再请就要站着吃了……”,一旁的客人起哄起来:‘京城果真是繁华无比,随便开个酒楼、茶馆什么的,东家就能赚不少吧?’。

“京城的银子那么好赚?你何不上街捡他二百两来?”,店家也是个爽快人,见众人忙着催菜,他干脆拿些瓜子过来:‘各位久等,这些是小店送你们的了’。

哈哈哈……

说归说,看样子这些人要吃完饭,没一个半个时辰的,恐怕是吃不到嘴里,怎么办?反正闲来无事,就一块瞎起哄呗。

“二位客官,里边请,住店还是……?”,店小二才安顿好一桌,见两名男子走了进来,急忙又上前招呼起来。

不管后厨忙是否忙的过来,店小二总是要将进店的客人招呼进来,这是东家吩咐过的:反正伙计都是拿工钱的,谁也不准偷懒,能多赚一个是一个。

“住店”,一名青年男子直接打断店小二的殷勤:“安排一间客房,再打一盆热水泡泡脚”。

“那,二位先用点什么饭菜?本店上好的酒菜……”,店小二每日迎来送往的,也算是阅人无数了,从举止神态来看:这二人不是缺银子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