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师父来京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201 字 2024-04-21

可是,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朝廷并没有查办戎一昶,反而为他升了官。当然,对于主战一方,也没有惩罚,其中的奥秘就不用再说了吧?”。

“哦,我明白了”仲姝频频点头道:“如师弟所说,是圣上在主战与主和之事上飘忽不定,师父便没有对戎一昶下手的必要?只要圣上不是力战,那主和的人就会存在,不是戎一昶,还有王一昶、刘一昶?”。

“可以这么说,师父肯定有这一层考虑”,仲逸继续道:“不过,还有一层:借此次事件来判断朝局,若是主战与主和依旧无法统一,那必定是未战而败,留在军中只会自相消耗,以师父多年的历练,完全可以选择归隐著书立说”。

仲姝瞪大眼睛:孙子兵法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说的就是老百姓的意愿必须要与国君相统一。

如今看来,朝中文武、主战主和皆要统一,只有如此才可上下同心、指挥有度,前有将士冲锋,后有粮草军械,就连百姓都会全力拥护。如此抵御外敌,那才是逢战必胜、所向披靡”。

末了,仲姝叹道:“师弟,你果真有见地、见识颇深,只是此事接下来该如何做?”。

仲逸对此早有对策,但事关重大,不免又疑虑重重:“事已至此,我们无须刻意隐匿,但也没有必要贸然行事,既然师父被大部分人遗忘,就此顺其自然。

可眼下北有强虏,南有倭寇,要保我大明的江山,迟早会有一场大战,谈起文武同心、上下同意,谈何容易?”。

末了,仲逸转身向凌云子拜道:“至于这个戎一昶该如何处置,还请师父定夺”。

这时,仲姝趁机说道:“师弟思虑良久,打算捐纳入仕,之前想上凌云山请示师父,如今师父来京,能否当面告知?”。

-

“弟子拜见师父”,回到书房,仲逸看到凌云子后,急忙施礼。

当初仲姝去济南府时,二人商议好:不向师父说石林院的事,以当初樊文予所说的捐纳一事为由,才不能前往师兄的婚宴。

谁知凌云子听完此言后,他便决定亲自来一趟京城,仲姝一时无法参透师父之意:到底是因为捐纳之事事关重大,还是师父另有所意?

当初离开济南府时,师兄所说的当年设计陷害师父的戎一昶,从师父当时的表情来看:此事十有八九不是空穴来风,只是不知师父这次决意来京,是否与这个戎一昶有关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仲姝一直想请师父来京城住一段时间,这次总算是有机会孝敬他老人家了。

“逸儿,你是从当铺归来?还是才忙完捐纳之事?”,凌云子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看这模样,很明显是从“牢房”里出来的。

仲逸急忙从师姐手里接过茶具,满脸笑容为凌云子添茶:“师父您老人家先莫着急,容弟子慢慢来禀”。

凌云子接过茶碗,微微说道:“不要禀了,就从你进入石林院开始说起,怎么,这几日有何收获?”。

??仲逸不解的望望仲姝,见她微微点点头,不用说:一定是师姐将实情都告诉师父了吧?

仲逸见状便恭恭敬敬立于一旁,他缓缓开口:“当初五城兵马司的人围了店铺……之后来到一个叫石林院的地方……那个老头叫老庞头……先是要为弟子相面……后来提到师父的名字,还有那个叫戎一昶的都督同知……”。

“果真是这个小人,看来师兄说的没错”,仲姝没有想到远在京城的师弟说起这个叫戎一昶的人,与济南府的师兄竟然一模一样。

“事已至此,为师也无须多言,就拿这个传言来说”,凌云子向他的两位弟子询道:“那你们二人有何看法?”。

仲姝见状急忙后退一步,向仲逸扮个鬼脸,示意他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