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考试,是需要准备的。

殷情是个不会怠慢的人。既然江楼说明日要考试,并且还提示她要准备,那么她不管天赋如何,都不会掉以轻心。

对于上一世低灵根的殷情来说,她早已有要比常人付出百倍辛劳的觉悟。

江楼说完话就向竹里走去,殷情在后面喊道:“……先生,明天要考什么题目?”

江楼讶异一声,回过头来打量殷情。

当然,从驴脸上他看不出什么来。但方才他读她的内心,已经觉出她并不是个非常容易谦虚的人,但现在她叫他做“先生”。

这说明不管她这驴壳子里装得是个什么人,她至少求学态度是真诚的。

殷情不是一个恪守规矩的人,但她在常年的摸爬滚打中悟出一个道理:如若想从一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先要予以百倍谦卑。谦卑是对他肚子里的学问,学问中暗藏大道,对师者的谦卑便是对道的谦卑。

尊师重道,这也是书院诫碑上第一条的内容。

“先生”这个称呼,她是听书院的学生对莫上桑、吴大有这么叫的,既然她还没有拜任何师父,那自然也不能用嫡传称谓来唤江楼。对于传道者叫先生准没错。

江楼点点头,露出一丝欣赏的微笑,“精神可嘉,不过我要纠正你两个错误。第一,我从来不收学生,若非修徒,则皆是外人,外人尊我一声‘馆主’。”

他指着后面竹子围墙里包裹的柴扉:“这就是我的竹里馆,外人叫我‘空山不见人的馆主’。”

照这么说来,那李渺然是叫‘秋边一雁声的楼主’,秋碣石叫‘木秀于林的舸主’?名号倒是又臭又长。

“第二,大道无边,所以我考试从来没有范围,也不透题。”

说完江楼走到亭子外竹林跟前的一颗白灯笼处,呼地吹灭了。

瞬时天地从白日暗换成黑夜。

这灯笼殷情方才倒没注意,还以为是日暮垂阳,她都忘了刚才下十九层卖豆腐时,已经入夜,而回来也不过是一两个时辰以后,至于那石门楼,更是紧跟而至。

她在藏书楼中待了一会儿,出来天便大亮,还以为是夜以继日了,没想到不过是江楼点了这个灯笼而已。

传音忽至:“你这样就想通过考试?道无处不在,你却忽略之,怎能进益?道不变,其意无穷,你不通,道则不见。啧啧,可有些枉费你的双灵根。”

说完就向他那竹子里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