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妈妈扶额,无奈地看着女儿:“我这么大岁数都不迷信了,你刚多大,就搞这个。”
南州把剩下的半个鸡蛋吃完,说:“这属于心理学范畴,您不懂。”
临出门前,妈妈又让南州把书包检查一遍,“饭卡呢?带了吗?”
“饭卡今天统一办理。”南州拉上书包拉链,然后一肩一带背起来。今天她穿的很素,白衬衣加小学深蓝色校服运动裤。本来妈妈说,裤子旧了,边角已有毛边,不如换一件新裤子去,但南州觉得穿什么不重要,在学校坐一天,两节课后还有课间操,舒服才是第一位。
“妈,我走了。”
“等等。”妈妈从钱包里拿出五张一元的零钱,“学校的饭要是不好吃,或者半截饿了,别硬挺着,去小卖部买个汉堡和香肠吃。身体好,学习才能好。”
“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南州谢了妈妈,然后把钱小心翼翼折好收进书包最里侧小兜。外面秋高气爽,白云朵朵,天空蓝的过分。从家到学校需要坐公共汽车。那时三环路外车很少,私家车和公共汽车都少,那时说城里,指的是二环以里的四个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大部分都在城外呢。现在南州家住的地方,以前是片农田,钟馨第一次来时,晚上听到窗外的聒噪蛙鸣,笑话她别人都往高处走,她家怎么反其道而行,城里不住,搬进农村了。
农村?
南州咬牙切齿。
信吗?十年后,繁华牛叉到吓死你全家!
公共汽车上人满为患,大都是背着书包的学生。窗外也是,尤其进入二环后,街道两侧全是背着书包骑着五颜六色山地车飞奔向学校的学生们。那种十几岁才会拥有的青春洋溢,在金色的晨曦中,肆无忌惮地飘荡。隔着一扇玻璃,坐在汽车里的南州被自行车快速旋转的齿轮晃得有点热泪盈眶。
谢谢。
青春,真好。
那个年代,不流行接送孩子上下学。
南州记得从小学一年级起,自己就背着书包一个人上下学了。其他同学也是。父母或长辈接送的很少,印象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可能也与大部分同学住在附近胡同有关。那时,老师会先按照住家区域将班级分成几支小分队。每支队伍还有队长。放学时,队长举一块写着“xx班xx队”的木牌,他们则头戴小黄帽整齐排在后面。几对人马从校门口分开,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中学倒不再这样严苛。毕竟大家已不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关键是,也不服管教了。
“南州!”
校门口,同样穿着朴素钟馨朝这边挥了挥手。她晒得实在太黑了,南州差点没认出来。跑过去,两个女孩很自然地拉起了手。南州担忧地摸一摸她的脸:“皮肤晒得疼不疼?”
“还好。”一提起皮肤,钟馨徒有唉声叹气。
南州捏捏她脸,安慰道:“没关系,少女皮肤恢复很快,这几个月没再晒太阳,晚上用牛奶敷脸,两三个月后,肤色就会改善了。”
本来想用“应该”,但怕某人听到不确定答案,更加颓废。
钟馨笑道:“知道啦,大美容家。”不知为何,这个暑假,她总觉南州变了许多。不单单指学习,还有……她也说不清,反正就觉好友与从前不同了。原来都是她哄着她,她出主意,她跟随。而现在完全调过来,南州开始掌控全局。但没关系啦,她喜欢成熟一点的南州。
六位学生会骨干,戴着红袖标一脸严肃站在校门口。与老师一起检查学生仪容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