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小说并不流行也未能得到推崇的古华夏,她或许不能写小说,但是她能写的也少不到哪儿去。
她或许手无寸铁,也不知道该怎么促进古代科学的发展,但是她还有思想作为武器。
古代能人辈出,但是后人可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汇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又能差到哪儿去呢。她可以写兵书,论哲学,讲治国之策,照样能成为文豪。
现天下六分,周国势大,秦、北二国次之,再者便是刚刚吞并燕国而消化不良的韩国了……她目前最为熟悉的两个国家就是直接接触过的北国和韩国,最好起笔的自然也是这两个国家。
“凡治国之道不可一概而论也,然国之势已甚危矣……”唐婉玉穿越的地点便是在北国,但在写下开头后,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接下来该作何描述。
北国的状况人人皆知,谁都能胡侃两句,但若是要“治本”,不仅需要熟悉北国国情,更要对六国各地形式以及最高统治者有一定了解才行。夸夸其谈谁都会,但是要真正写到重点,正中死穴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她对北国目前一团乱麻的情况毫无头绪,反而是韩国的形式让她思如涌泉。
唐婉玉闭着眼睛想了想,提笔便在纸上写到,“凡治国之道不可一概而论也,今天下大势已分,六国各别为政,余以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没错,韩国这般情形,恰恰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以战养战”并不能使国家迅速发展,反而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治标不治本罢了。
或许是灵感来了,唐婉玉的大脑高速转动着,她一边写,一边翻看着直播系统给的“世界概况”,她这才明白写书不易是什么意思。
写了一百字左右,唐婉玉便停下了,毕竟写书这种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索半天,她在书的最前端写上一个‘道’字,也算是为书命名了。
只盼着她在这熟悉又陌生的类华夏世界,也能将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