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夺魁比试

蔡靖发现站在他身侧的竟是一名女子。她不紧不慢地取下灯笼,隔着灯笼模糊的光线,混着阳光的照射,脸部线条变得柔和异常。现今民风开放,也有女子参与男儿的才学比试,但像唐婉玉一般,身边连个小厮丫鬟都不带的就少了。

在唐婉玉离开后,蔡靖才注意到,她拿的是十一号灯笼,而他们中间隔着的十二号灯笼却是无人问津。

缓缓拆开纸条,观众立刻炸开了锅。

[我是高富帅:这题目,简直了……]

[腿短认命:楼上,原来你家开的是这样的同福客栈!!!]

不得不说题目很简单,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现在有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小学生奥数必备——鸡兔同笼!

唐婉玉内心一阵暗喜,若不是为了形象,她早就绕着客栈跑圈了!这题她连答案都会背了。

其实这也是唐婉玉运气好,在那些名士眼里,数学之类的东西虽然有趣,但多少有些算是旁门左道,但是出考题的是商家啊!

老乞丐找上唐婉玉也不是没原因的,他之前也参加过这个所谓的夺魁比试,想着在同福客栈蹭吃蹭住一个月,结果第一轮考题便是耗子打洞,他哪懂这个,自然被刷了下来。

后来听那些读书人讨论,这第一轮考题基本上都是算数,上不了台面,老乞丐心里倒是得了些安慰。所以对于在地上涂涂画画就能答出考题的唐婉玉,他是既佩服,又有些怀疑。

唐婉玉看了周围一圈,倒是有一人算出了答案,两人视线交错,算出答案的青年低下头,却没再看向唐婉玉的方向,唐婉玉也没在意,自然也不会注意道,青年的耳朵都红了。只其余人还在埋头苦算,可见第一轮刷下的人就有不少。

想来也是,古华夏的读书人或许对算数略懂一二,但是专门研究算数的就少了。除了那些出自名门、自幼便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的士人,许多出自耕读家庭的读书人并不精通数学。

唐婉玉做出算数题后,按照规矩,算对第一轮题目,小厮返还了一半报名费。

蔡靖作为第一个算完算数题的人,倒也没离开。他呆呆地站在掌柜那里,直到参加比试的人通过了一小半,他才从掌柜那里找出十一号的问题。凑巧的是,十一号的问题正是去年他答不上的考题。

蔡靖没想到,自己曾经答不上的题,竟被一名女子轻轻松松地答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脸更红了。

第二轮比试就比较正规了,所有人都被带进了厢房。唐婉玉看着发下的纸张,却是犯了难。写诗,又是写诗,要求在画作上题诗。纸张上挂着一轮孤月,一席凉枕,不得不让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她不认为自己写诗会比诗仙写得好。不过这同福客栈是个会出题的,这题目轻而易举就勾起了人的思乡情,她也想回华夏了,谁会不想家呢?

在纸上大概的写了初稿,在观众朋友们的指点下,唐婉玉终于还是憋出了一首诗,又一笔一画地写在了纸张上,力求字好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