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曼在回京后的第三天早上被老爷子叫醒,“曼曼,起来了,给你看个大消息。”
萧曼挣扎着从被窝里爬起来,看了眼时间,十点,“还早啊,爷爷,怎么这么早叫我?”
“还早啊,我这老骨头都晨练完回来了。”老爷子将厚厚一摞报纸扔茶几上,“王妈特地送上楼的。“
报纸硕大的抬头红而耀眼,那是一份举国闻名的主流报纸,主流到几乎没有人没听说过它的大名,敢说敢评敢论是它最大的特点。
萧曼抬眼看了眼报纸上的日期,2012年7月14日。
头版只有硕大的一张照片,年迈的老人低头看着自己溃烂的双腿,数倍放大之后,效果惊人。萧曼蓦然想起她决定将那三张照片藏到酒店的原因——她无意中,与那个河滩上的男孩的双眼对视了一眼。那眼神里,说不出来是绝望,还是心酸,偏生看得人心疼。
萧曼迅速翻过,不只头版,这是一期专刊,八版内容,全都是关于琼安古城的报道。内容翔实,照片极具震撼力。
难怪他说够了。
萧曼想,这么详细的资料,怕是前期报告做了不下三四个月。老爷子絮絮叨叨,“秦峰这孩子不错,从前求我帮过点小忙,但念情义,这次这个报道出来,看琼安如何应对了……运气好的话,也算前途无量了……”
老爷子再说什么她已没有心思再继续听下去了,她认认真真地看着一字一句,朴实无华的文字,但偏偏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专刊报道,这是什么分量,她不是业内人员,也大概懂。
2012那一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国会议员登上钓鱼岛,世界末日谣言使得人心惶惶。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桩桩件件都是大事。
可后来再回想起来,萧曼只记得,那一年,微博还不算大火,新媒体还方兴未艾,还未到人人皆为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还占据着新闻行业大半壁江山。
那一年,琼安古城的事引爆了网络,相关负责人撤职查办,城建开发商被强制吊销执照,秦峰所在的报社又一次在业内名声大噪。尽管短短一周之后,公众目光便转向北京特大暴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但这并不阻止秦峰这个人,成为业界茶余饭后的谈资。
萧曼刚放下报纸,挂钟时针已指向了十二点,老爷子在楼下叫她吃饭。萧曼将报纸叠好,拿回书房塞进她最喜欢的那一叠摄影集里。往下走的时候,才发现手机里有条短信,陌生号码——【侄女儿,晚上有时间么?】
萧曼笑笑,噼里啪啦打了几个字:【没有。不过嘛,千金可买。】
【行。】
那头就回了一个字,萧曼嘁了声,晃悠悠地往下走,心想这人还真是无趣。
老爷子指了指旁边,示意萧曼坐近点,萧曼知道他一会儿有话要说,顺从地坐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