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刻箫相送

阿兰见阿漓踌躇不定,低声附耳道,“阿漓,不用烦心犹豫,买一支类似的就行,反正不用咱们花钱。”

阿漓知道无需自己买单,但大手大脚花别人的钱也于心不忍,想到文人都喜欢腹有点墨的人,说不定装回文艺青年能提高好感度,顺便砍砍价。于是,拿起素玉箫,缓缓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转而继续道,“掌柜的,想必您也看的出我们并非富贵小姐,此次买箫只为报答他人之恩。我想买下这把素玉箫,能否通融?”

掌柜听完阿漓诵诗一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道,“没想到姑娘小小年纪还有如此心意,此玉箫七十两卖给你罢。只是未曾雕琢显得单薄,我赠你一本玉雕书,从中修习一番。想必你亲手所雕玉箫更有意义。”

阿漓接过掌柜所拿书籍,寥寥翻阅几页,讲解详细,浅显易懂,想来唯一的一次雕刻经历,尚是大学书画鉴赏选修课雕刻名章,这本书倒是很适合自己这种毫无雕刻基础的人,便作揖道,“多谢掌柜,我只是奉家中小姐之命来买的,钱就记在娑罗巷颜府的账上,年底一同清账。”

掌柜语顿片刻,似是被阿漓的话逗笑,只道,“本以为姑娘是要送……很久没见过如此有趣直率的姑娘了,再送你些小石料罢,便于你练习雕刻。”掌柜取出一些石材边角料,又将玉箫包入盒子,利落的系好细红绳,写好收据,一同递于阿漓之手,又打开一本账,写罢道,“请在此留字。”

阿漓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工整的“素玉箫”之下,深感练字之路任重道远,抬头道,“真是多谢了,不知掌柜如何称呼?”

“在下萧昶”,掌柜在一纸空白之处写下姓名,“谓之,‘赫赫金乌,久久明照’。”

阿漓静看萧昶写完,又觉中华文字博大精深,道,“原来如此,太阳当空,愿明亮更久,好寓意,”继而施礼道,“今天多谢萧掌柜,我们先告辞了。”

“好,恕不远送”,萧昶目送阿漓出店,沉吟道,“上云乐,‘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刚刚踏出门槛,只见一匹驿马飞奔而过,灰尘乍起,险些撞到路上行人,匆匆之色似是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阿兰见此秀眉微皱,道,“怕是边境又要多事了。”阿漓有些不明就里,阿兰继续解释道,“咱们大魏北方毗邻燕国,北燕慕容氏秣兵历马,抢掳财物,边境不堪其扰。怕是这次急报,不单单是抢些东西那么简单。”

“唉,军国大事也不是咱们能操心的,你怎么如此关心?”阿兰并不像是忧国忧民的性格,被阿漓慧黠一问,竟然脸庞微微泛红,怕其中另有玄妙。

阿兰避而不答,催促阿漓快些回府……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阿漓将玉雕书细细翻看一遍,再按图解雕刻石料,刻刀哆哆嗦嗦,纹路也变得歪歪扭扭。或许因为用刃有误,不久便有些雕琢费力,额头冒出一层细细汗珠。

颜艺走至阿漓身边,看到千奇百怪的雕刻痕迹,道,“阿漓,你不必心急,雕玉也非一日之功。我看书中卷云纹既简单,寓意也吉祥,雕刻它应该能省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