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官学只招收官宦子弟以及贵族子弟。但大齐初建,经百年战乱,百废待兴,正是人才稀缺之时。于是朝廷下令兴官学,不拘门第,开恩科,录贤才。
青桐县官学自开办至今已一十三年,学子上千,但只出过举人二人,秀才二十八人,童生百余人,其中中进士者一人也无,由此可见科举之艰难,难于上青天。
官学按学生学习深浅不同分甲、乙、丙、丁四班。每年考核一次,得优者,可升班,不合格者继续读,不存在以年龄大小升班的情况。当然如果你非常优秀也可跳级,甚至跳到甲班。
甲班的学生,一般都是已经初步掌握四书五经,准备进行童生试的人。而教他们的人也不再是童生,而是正经有功名在身的秀才。
王珩入的是丙班,只比目不识丁的丁班要好些。
花程鱼将王珩带到官学后,就让他在丙班学堂等待,他自己去找丙班夫子交脩金。
大齐朝凡官府开办的官学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但每位学子都要额外向自己的夫子准备脩金。
像王珩所在的学堂,所交脩金为每季四两,一年下来就是十六两。再算上平时所用的笔墨纸砚钱,一名学子一个月所需的银钱二两都不打不住。
因此,虽然官学不收取费用,许多人家也不会送孩子进学。无他,供一个学子,对普通人家来说太困难了。
王珩无聊地坐在座位上,此时夫子还未来,班里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年龄看起来和他差不多。他正想着要不要上前结交一下,毕竟不出意外大家都要同窗好几年。
但很快王珩就没时间想这些了,因为他发现一件不得不解决的事情,他……尿急了。
人有三急,他越想忽视,尿意越重。正好这时有位学子走过,王珩向其请教了茅厕所在后,就急匆匆地就跑了过去。
解决了人生大事,王珩觉得整个人都舒爽了起来。
甚至好心情地哼起了小调,谁知他刚一走不久,就听见一响亮的声音,“喂!小子,你惹了事知道吗?赶快给金老大道歉,要不以后看见你一次,揍你一次,信不信,嗯?!”
王珩第一反应是他这是遇见勒索了?第二反应是不对,声音好像是从后面传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当当当!新的剧情正式开启,接下来就是官学生活。
小知识:关于古代的束脩
在古代,凡是官府办理的官学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官学衰落后兴起的学院,由于是私人办置,属私学,是收取费用的。
而无论官学,还是书院,对夫子送束脩都是一种风气,也是种强制要求。束脩多指物,“脩”即肉脯,“束脩”,就是10条干肉。而后,改束脩为脩金,送的就是真金白银。
《义学约》规定:“义学束脩,东道总备。分四次送,每季仲月十五日送一次,其诸学生家不必又具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