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大轻笑“是是是,在您眼里自家孙子什么都好,别人拍马也比不上。”他又说道,“娘帮我把厨房的荷叶拿过来。”
“那是不是我自夸,咱们宝蛋这样的十里八村就再也找不出一个了。”窦老太又夸了一句去厨房拿荷叶。
下午,于俊麟和于老头就挨个去了四个人家里,送了礼,约定明天一早去县衙互结并报名。
四个人里有一家人家较远,来回花了点时间,不过事情很顺利,虽然有犹豫的人但在于俊麟的劝说和于老头的恳求下还是同意了,当然那些礼也是出了份力的的。
回家路上,过于顺利于老头还在张记买了一壶酒,和两斤酱牛肉,打算庆祝庆祝这件事。
一晚上家里的男人都喝的醉醺醺的,女人们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仿佛孙子儿子已经当了大官。
于俊麟吃了点牛肉就回书房读书。
书房架子上的书已经不是几个月前那样崭新,每本都布满了翻看的痕迹,书角还微微蜷起,大部分书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有些是自己有所感,有些是先生的指点注释。
半个多月后就要考县试了,他得把《四书》再仔细阅一遍。其实死记硬背的他都背得很不错,就连生僻的注释他都细细背了几遍,已经做到了滚瓜烂熟,但他还想重复几遍,争取不出错。
试帖诗在先生的指导下虽然算不上精通,但也是中上水平,偶尔能得好句,先生按往常的试题给他押了六十四首诗,能用到最好,用不到至少也有准备了。
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过段时间就要见分晓了,他希望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最好第一场也就是正场能够被录取,这样就能直接府试。其余四场就算了,时间太紧,还是准备府试较好。
报完名后,就等待着考试时间的到来,二月初七,县衙公示了考试时间,第一场也就是最重要的一场定为二月十四。
二月十三日傍晚,于俊麟吃过一顿丰富的晚餐后,穿着厚厚的衣衫,提着书篮就往县衙走,于老头拿着吃的一路跟随着。
还未走到县衙门口,就看见乌央乌央的人影和火烛。这次林山县试大约有一千多人参试,只取五十余人。
待考的考生都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边跺脚边背书;有的蹲在地上不说话;还有的紧张的一直絮絮叨。
“宝蛋啊,你别紧张,好好考就行,就算考差了也没关系,爷爷养的起你,千万别想不开啊。”于老头有点担忧,他本来也不怎么担心考试,但是前些日子听前来买肉的人说了一嘴,说是有个学子,县试考了十二年,最后撑不住上吊自杀了。
他觉得必须安慰一下自个儿孙子,万一孙子也想不开,那就玩完了,科举考试再重要也没有孙子的小命重要。
“放心吧爷爷,我是不会想不开的,别担心啊。”
“那要不要吃点东西,你奶特意给你做了糯米糕,还有酱猪蹄,酱的可入味了,还热乎呢,吃点吧。”于老头捧着篮子道。
“等点名前我再吃点,吃完能撑到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