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的周典茹她们村子甚至是县城,都还没有流行起追求品牌的风潮。
但是,人们对于某些大家公认的东西接受度更高,那是不分时代的。老字号的东西总是不愁卖,世代经营的店一般更受欢迎,就是这个道理。
品牌效应一直都存在,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明显。
到了后来,大家去京城吃个烤鸭一定要去某某德,买车要买o洲产的而不是r国产的,就连吃个辣条,也一定要买某龙家的!
烤鸭店那么多,但是德家的最有名,去他家吃;o洲车以结实耐用闻名,买他们的没错;没见生产辣条的牌子千千万,到最后卖出名声来的就某龙一家,当然要买他家的!
品牌和口碑就是名气,而名气会带来销量。
农村集市上的摊点,因为都是露天摆摊,所以几乎全都是无名小摊,大家也都习惯了。而周典茹就是想要在本地打出自家食品的名号来。
就像后来那些“张记煎饼”“李记牛肉面”什么的一样。都说自己是全国连锁大品牌,但谁知道究竟是不是呢。吃早餐的顾客只会觉得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味道也还过得去,吃着吃着,就习惯了。
虽然这些所谓的连锁品牌,后来四处泛滥,已经到了烂大街的地步,但它们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大家还都是很给面子的。
更何况,周典茹从“工作任务”里发现的馅饼食谱,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可不仅仅是过得去而已。
※※※
第二天一早,三个人又在集市上同样的位置支起了饼摊子。
路上有些黑,赵琴和周琳琳都没注意到车上多了一块“招牌”。等摊子支好,赵琴才发现车上多了块写着“周二娘馅饼”的横幅,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写着“煎饼果子、荤素馅饼,独家秘方、好吃不贵”。
她想着一准儿是两个孩子偷偷合计着搞出来的,便指着那块布好笑地问:“这是你们俩想出来的主意啊?”
徐琳琳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不是,赵婶,是……典茹她自己想出来的。”
周典茹听了,脸也有些微微发烧。
她当时做这幅招牌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要弄点能引人注意的东西出来。再加上她前段时间送姐姐,顺便去了县城书店,花自己重生带来的小小金库换出来的现金买了点书。最近她正看《水浒传》呢,脑子一热,就给自家摊位起了这么个卖人肉包子的黑店一样的名字,还把自己给添在里面了。
#真是太羞耻了啊啊啊啊我去#
现在老妈和朋友笑着看她,她觉得害羞死了,恨不得能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
“快干活,干活!一会儿有人来买东西了!”周典茹顾左右而言他,动作夸张地去揉盆中的面团。
赵琴和徐琳琳相视一笑,默契地没有再去触动她那薄薄的脸皮,都各忙各的去了。
卖鸡架的小胡子兄带着他的烤箱准时出现,买走了最先出锅的四块馅饼,吃完之后一边感慨着“赵姐的手艺又有进步了”,一边又预定了三荤三素。
周典茹把那条横幅挂得更高了些,崭新的白底红字在空中飘荡,特别显眼,离大老远就能看见。
许多人都好奇地向这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