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街

“你还是不懂,她们追求的是时尚,是潮流,是时时刻刻都和那些画报上的明星和女郎保持一致。不过我和她们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时尚,我这勉强算是……复古?”

“……”

“哎呀总之你们是不会明白的!”

白奕秋自觉自己是能够明白的向晚晚的意思的。

就比如说这耳环。耳环的式样在古代时,本来就是越长越美,而环上缀的东西又多,走起路来珠玉琳琅,叮咚有声。后来大家觉得这种很长的耳环一点都不方便,就逐渐改短,到后来成为了圈式的。然而到了近些年,女人们又觉得短短的耳环一点都不好看,便又将它们一点点地加长。于是现在的沪上人又盛行长长的的耳环,环上又缀了许多五颜六色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她们以为的美观潮流,其实这不就是复古?

……

当然,其实白奕秋还是不明白,但是他无师自通地想明白了“时尚就是循环”的这个伟大命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错?

………………

白奕秋的确是十分有效率地解决了向晚晚的身份问题,然后向晚晚立刻以光速跑到了最近的邮局去取款,然后拿回来……

一堆邮票。

事后向晚晚回忆起来,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一开始她其实是没有想要买三块钱的邮票的。

当时在邮局里值班的是个女员工。午后特别清闲,然后她就在那里织毛衣,极其认真地在数针数。向晚晚顿时肃然起敬。要知道,数针数,这可是区分一个人在织毛衣上是高手还是初入门新手的关键一步。因为织围巾是不需要数针数的,而织毛衣、帽子、手套之类的,那么数针数就是一个门槛。向晚晚在打毛线方面只是堪堪入了个门,卡在织围巾的门槛上,没能再进一步。在这个数针数的时候,那是不能够打扰的,否则前功尽弃,就要重新数过。

终于等到她数玩之后,向晚晚开口道:“我来取钱。”

那名女员工一看到汇款人那里报社的印章,便特别亲切地对向晚晚喊道:“哟!原来是一位大作家!”

没等向晚晚谦虚地推脱一番说些“哪有哪有,我可算不上什么大作家”之类的话,邮政的女员工便刷刷刷撕下来几大张的邮票,然后拿出一叠信封,右手手指一抠,信封的边缘立马张张分明地翘了起来,然后飞速地一数,从中间截断,以上的一叠和那之前撕下来的邮票一起,被推到了向晚晚的面前。

“数一数,看是不是正好三块钱。”

“……”向晚晚,“不是,我不是来买这些东西的,我是来……”

“当然当然,大作家你是来取稿费的嘛!这个我当然知道。”柜台后面的女职员迅速打断她,“既然是大作家,以后当然得要继续往报社投稿对不对?投稿就得寄信对不对?寄信就得好信封和邮票对不对?反正是要买的,现在就买岂不是省时省力多了?对不对,大作家?”

好像是那么回事……

向晚晚听的那一口一个的“大作家”听得飘飘然,如梦似幻地捧着那一堆的邮票和稿纸回了家。

………………

逛了一天的中央商业街……居然都没有去一次邮局花的钱多!

作者有话要说:1周璇的歌曲《五月的风》歌词

2小布尔乔亚:即小资产阶级或小资阶级(petitebourgeoisie),小布尔乔亚的情调即是小资情调,但是这个说法比较有时代(zhuangbility)的气息!

本来是想写红宝石蛋糕店的鲜奶小方的,但是后来发现这家店是1987年才开的,文中这个时间点才1936年……然后删掉了。所以说电视剧《红色》里面出现红宝石蛋糕店是不科学的!它误导我!本来想着一块蛋糕穿越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存在也是很有情怀的一件事情,酝酿了一堆感慨的话,然后又全部删掉了……

好了,本期课后作业大家接好了——

本章正文中提到过的女明星名字是什么?

大家元旦快乐,苦逼的医学生不能回家还要上夜班哭给你们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