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西早还是要有些疑问,按道理在古代的教育下,孝为天,怎么李志礼还把他爹娘气成这样。
“这说起来又是一段往事了,他出生九个月时一直生病治不好,我们几乎把整个县城的大夫都找遍了。后来通过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介绍了一位神婆,来家里算过命,做过法。
后来说这孩子八字跟我和你三叔的受不了,后来就让这孩子改叫我和你三叔作叔婶,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称呼上不一样,加上他自小性格就敏感,一直都跟我们不亲。”
李三婶说到这里时,也没有了刚才的愤怒,只是一股淡淡的忧愁。不能喊爹娘,让这孩子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合群。全村就他一个是这样的,虽然临近村里也有这种情况。
但是作为爹娘,他们当时为了这个孩子能好好活下来,根本就没有退路。试问哪个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怀里一点点冷去,所以今日即使变成了如今这番局面,他们俩口子也不后悔,只能怪命不好。
顾西早没有说话,她太能理解这种纠结了,若是她也会这样做的吧,就算是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舍弃呢。
“别哭三婶我也是太久没人说了,你这孩子这心实在太透了。”
李三婶对于顾西早的感同身受,很感动,但是也有些惭愧。她也没想到顾西早这般知人意,她心里的苦她的无奈,能有另一个人这般明白。
她已经不晓得说什么,往时她与谢家嫂子也说,谢家嫂子虽然理解她,但也只是与她一同骂一番。顾西早这无言的话语,更是深入她的内心。
“三婶,我也不晓得怎么就哭了没事的,等有机会就与志礼哥说清楚这件事,将您的立场与他说明。若是他仍然不回头,那咱们也不要强求着折磨自己了。孩子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顾西早扯了扯嘴角,有些艰难地露出一个笑容。这种误会太久了,就算是解释清楚,李志礼固有的印象都已经形成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
往往很多人就算知道了真像,还是会按照原有的轨迹继续走下去。更加上枕边人又是个能挑事的,顾西早不太相信李志礼能回头。
“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么多年,什么都想通了。今日只是太气愤了,我还是回去吧。留着你三叔在,我怕有个什么不测。”
李三婶柔柔地看着顾西早,爱惜地给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这是个好姑娘,她没有女儿,顾西早在她眼中已经算是半个了。
“嗯,有什么事就过来,我人小,但是站在一处也算是给你和三叔增增人头数。”
顾西早抿嘴轻笑,她还担心李三婶是那种包子性格,但是现在看着性格柔是柔,但是俗话说最残忍的冷漠就是当他不存在。
李三婶的思想已经渐渐往这方向走了,想来以后李志礼怎么搞事情也翻不起多大浪。更何况百事孝为先,做得太过了,世俗也容不下他。
作者有话要说:倾听最好的方法就是感同身受,这是真是经历。听着电话对面的人说着悲伤的事,虽然不是你经历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也会觉得很伤心,眼泪就那样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