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汜水

岳怀悠边行礼边冲着岳怀媛挤眼睛,岳怀媛笑着应了,没理她对岳怀冉今日妆扮的促狭之意。

岳怀梨倒是规规矩矩地垂首行礼,让人看不清她埋下的脸色。

想来刚才只有岳怀冉一个人在垂花门等她的原因,是出在这俩人身上了。

毕竟看岳五太太那副比谁都积极的样子,怕是除了此行不得不带上的悠姐儿、梨姐儿,也没谁能让她抛下女儿再回过头去叫了。

人既已到齐,这便要走了。

五人是要分两辆马车而行的,岳怀媛本是打算跟岳怀悠一道,顺便趁着这个私密时间问问她刚才是因着什么缘故迟了,提点她一二为人处世之道,免得她因行事不稳重而让五房心里多了几分计较。

可岳五太太强邀她进来陪着岳怀冉说说话,岳怀媛不好谢绝,只好上了第一辆马车。

是以最后是岳怀冉和岳怀梨两个小豆丁一道坐了第二辆马车。

马车向着女学行去。

自崇沁公主开办女学,之后的庄朝历代帝王又助之不断发展,及至如今,庄朝女子不仅地位远高于前朝时期,受教育程度亦不可同日而语。

至武帝年间,庄朝律法已规定,年满七岁稚龄的女孩儿,其父母宗族若在,应供其入读当地的幼学。

一旦查出违逆之人,其父母及宗族三代以内的为官者,立减一级,五服以内的则扣除当年的一部分政绩。

家徒四壁者,当地学政酌情批以资助,孤女弃婴,则被当地善堂统一送往免费的幼学。

幼学一共三年,教导七至九岁稚龄的女童,主要教其最简单的识字、书写、算数及德行教化一类。

上行下效,官宦人家的女孩儿自当仁不让地是第一批接受幼学教育的,家底稍微厚实点的乡绅富商们以此为风尚,纷纷效仿。

幼学在庄朝各地铺开之后,其所费资费在朝廷的扶持下一减再减,教导过的女孩儿的质量则比之同龄人显著提高,走卒贩夫之家亦不乏心向往之者。

毕竟时间检验得出来,读过幼学的女孩儿,为人行事明显比同等境遇下的同龄人多了份旁人没有的气度,长大嫁人后也往往更通透能干。

时过境迁,甚至发展到了男方以此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来论媒的地步。毕竟妻好一半福,妻子若读过书明白些事理,对于下一代的教导也往往更用心些。

自此,幼学算是在庄朝全境普及开来。

可幼学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差的自然是供孤女弃婴免费入读的靠着朝廷救济而过活的公办幼学,写字多是教女孩儿学了自己的名字了事,算数也只教百以内的,倒是女红一道儿的手艺活教的仔细些,也是为了给大家多谋求条生路。

其上的根据收费的多寡分了好一层,最好的莫过于洛都的世家大族联名所办的鸿瑜学堂,真要追溯起来,鸿瑜学堂也算是幼学里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崇沁公主当年所办女学的规矩制度的了。

不过鸿瑜学堂发展到如今,已经不是洛都世族能独占得了的了,分堂那是早早地开遍了各州府,入学门槛亦是高的可怕。

世家大族之家,为了方便,多爱在自家女孩儿入幼学前选取年龄差不太多的女娃收为丫鬟,悉心□□后使其随之入学来照顾自家的姑娘读书,其中所费资财,自是主人家一力承担,是以甚至有平头百姓单纯为了让自家的女孩儿日后有个更好的谈婚论嫁的资本,就拼死拼活地争着抢着把女孩儿在七岁前送给人为奴为婢的。

作者有话要说:一语成谶,我gg了,啥也不说,明晚一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