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

我的夫子太撩人 菲兰 1881 字 2024-04-21

“是。”

“怎么?景辰可是还有事?”往日景辰汇报完事,就会即刻退下,这回却站在他面前迟迟不走。王瑾不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景辰犹豫再三,还是对王瑾道出了他从刚才进来就想问出的话:“公子,刚才属下见到那孙小姐离您只是一步之遥,您却并未…,可是…有所好转?”

王瑾听到这话,好似才意识到什么,眼底闪过一丝惊异,随后便晃了神:在那小姑娘靠近他以后,他好似真的没有以前那反常之事,还下意识的接过了她递来的测卷!!!

他低头看着手中还未放下的纸张,心中升起疑惑:这是…为何?

渺渺这厢正一边吃着午膳,一边听翠屏翠声的给她讲述这风月朝的学堂设置之典故:

风月朝以文治天下,开国皇帝因为是个武夫出身,没什么文化,但又对文学非常推崇,所以对当世文人特别看重。而且,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文治世,希望他的所有百姓都能有文化、有内涵,所以他在上位执政的后期,在京城设立了几个皇家学堂和平民学堂,让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出身的百姓都要去上学堂,学知识,成为文化人。而且,他还下了圣旨,让各县镇的当地官员皆要在本地设置学堂,以培育更多的有文化之民。

于是,短短几年风月朝各地的大学堂、书院都纷纷建立了起来,步入正轨。一开始学堂只供男学子求学,但不知从后来哪个皇帝执政时期,出现了众多女学子求学之事,掀起了当时一阵女学之风,这个皇帝见妇女们也如此热衷于学问,想着开国圣祖“没文化真可怕,我们都要成为文化人”之遗愿,便也下圣旨批准了。

从此,女子可以名正言顺的步入学堂求学,不再遭受限制。于是后来,各学堂纷纷设置了男学班、女学班;再后来风月朝经历几代人的文化、文明的沉淀,学堂学问设置也更加细致具体化起来。

现在,风月朝学堂的设置已细化到“学问要从小娃娃抓起”。

大致规定如下:

“总角班”幼年3-7岁

“幼学”7—10岁

“志学(男学10—15岁班)”

“志学豆蔻班(女学10-13岁班)”

“志学桃李班(女学13-15岁班)”(束发及笄成人可结业)

“高学桃李(男学)”15-20(束发及冠成人可结业参加科举)

“高学桃华(女学)”15-20(结业后继续深造,参加科举)

依着如上规定,现在,孙渺渺14岁并且快要及笄,自然是分在志学桃李班。而且她还有两个月就要大考,只要及格就可结业,就不用在上劳什子的学堂了。渺渺听到这里时,眼睛亮了亮,随后那光又熄灭了:唉!她这个新来者,能不能考及格还不一定呢!

接下来,翠屏那小丫头又给她讲了志学班的授课范畴。对了,忘记说,翠屏虽是下人,小时候也是习过些字的,读过些下人守则之书,懂得的学问虽不多,但是常年跟着她家小姐,对她家小姐所学内容的统筹范围再清楚不过了。

听翠屏讲,渺渺了解到,她,这回要大考的内容还真的很多:

不只有琴棋书画(古代才女专属标配)要考

还有史学、治学、兵学、医学、算术要考

末了还有兴趣附加题:歌舞、诗词、剑术、骑射、烹饪等

……

渺渺(一脸懵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