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狗蛋老实,对着金大娘呵呵一笑,问:“婶儿,咱啥时候去呀?”
金大娘无奈,伸手摸摸狗蛋的头,叫一声“乖”,吩咐春妈妈,“给狗蛋儿拿两个金瓜子儿。”春妈妈一愣神儿,随即笑道,“太太喜欢这娃,不如拿了咱们买的花生糕。瓜子儿什么的,等他家大人来了给,岂不更加合适。”
金大娘听了,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全。”夏妈妈便转身从车上取了两包花生糕,油纸包着,红色的纸上,黑字写的端正。狗蛋乐呵呵接了,闻一闻,道:“好香。”再看字,念道:“开封梁掌柜家花生糕。”
金大娘笑问:“你还识字?”
狗蛋咧嘴,“认识,菩萨顶有个大和尚,见了我们就教几个。还教我们认蝌蚪文呢。”
金大娘与众人听了,心中大喜。秋妈妈道:“太太,想必这位大和尚,就是咱家老爷了。”
冬妈妈也说:“早年我也是见过老爷的,老爷最喜欢教人读书认字儿,连家里小——小孩儿们都教的。定是老爷了。”
金大娘看看四人,问:“那,咱们去菩萨顶问问?”
狗蛋把两包花生糕揣怀里,听了几人的话,问:“婶儿,去菩萨顶吗?”
金大娘喜道:“去。”看看侍卫们都回来了,叫来领头的,名傅永祥的中年侍卫。傅永祥上前,对金大娘躬身行礼。春妈妈便把事儿说了。傅永祥想了想,道:“太太心里着急见老爷,我等亦着急见主子。若是太太不怕辛劳,咱们这就留几个看守行李,着家丁们与四位妈妈陪着太太前去山上就是。”又问了菩萨顶离这儿多远。狗娃想了想,说道:“多远不知道,只知道我走,早上出来,太阳不到山顶,便到了。”
傅永祥听了,更是高兴,转身请金大娘上车。春夏秋冬四位妈妈护着,一众人轻车简从,叫狗娃带路,便顺着山脚大路,往山顶拜佛寻亲。只留几个小丫鬟,几个老侍卫守着,看守行李。
傅永祥看狗娃不过十几岁,有心体贴,抱他到马上,叫他指路。狗娃头回骑马,心里高兴,一面指路,一面嘴里吆喝:“驾,驾。”还唱起了山歌。一个高腔,吓了傅永祥一跳,伸手一拍狗蛋脑瓜儿,“老实点儿,一会儿惊了马,尥蹶子把你撂下来。”狗娃哈哈笑,“撂下来我也不怕。”摸摸怀里,说,“算了,别把花生糕给挤碎了。”老实坐着不唱了。
傅永祥奇了,“怎么花生糕放怀里也不吃?这都快晌午了。不饿?”狗蛋说:“我等回家跟弟弟妹妹一块儿吃,还有我哥哥家的小侄儿。”
傅永祥感慨,“我也有个兄弟,快二十年没见了。小时候,他有了什么好吃的,跟你一样,总是不忘给兄弟姐妹们留着。”
狗蛋就问怎么亲兄弟二十多年都没见了。傅永祥笑笑,拍马赶路不提。狗蛋无聊,便又开始哼民歌小调:“稷山的红枣甜圪盈盈,夏县的莲菜最出名,虞乡的柿子甜又红呀儿呦,杏花村的特产竹叶青,高平的萝卜晋城的葱,曲沃的旱烟香喷喷,鱼瓜出在临县城呀儿呦,山西的陈醋酸淋淋。”
金大娘坐在车里,听到前头歌儿,对春妈妈道:“都记着,回头照着歌儿里的买来尝尝。”
春妈妈“哎”一声记下来。又问,“那旱烟可也要买?”金大娘刚想说旱烟不买,想起顺治老爷年轻时候,偶尔也喜欢抽一口,便转了口,说:“瞅见合适的就买了。给老爷抽。”
春妈妈笑着应下。就见金大娘一双手互相搓着,忙问:“太太可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