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第四章

当家里不开火时,孙木兰才恍然大悟,大锅饭的时代来了。

可惜五姓村的土地贫瘠,一亩产一百斤小麦就已经是不错的收成。

因此五姓村的大锅饭一天只有两顿。

还不能放开肚皮随便吃,眼下人多粮食少,史村长与马会计天天计算着,奉行一天省一口十天省一斗的方法。

每日大食堂煮饭都按照劳力来定量。

成年男人两个拳头大的杂粮窝窝头,一碗杂粮粥;女人一个半窝窝头;老人孩子只有一个窝窝头;但是汤多菜少,只有一点咸味的野菜汤,倒是可以敞开肚皮随意喝。

孙一游跟着各家婆娘一起,大概有七八个公分,可以吃一个半窝窝头;

而孙老大跟着半大的孩子与身体硬朗的老人一起干点轻省的活儿,一天挣五个公分,只能吃一个窝窝头。

才过周岁不久的孙木兰不能挣工分,但还是有人头粮的,可以吃一个窝窝头。

每次,她都是省下一半收入迷你空间存起来,多喝一点野菜汤。

没有办法,那‘困难三年’马上就来了。

这样贫穷的小山村,这样理性公道的村长与会计,她哪下得了手去偷村粮库里的粮食啊?

平常,已经是炼气三层的孙木兰就拖着布袋子,去田间地头寻找一切能入口的野菜野果,大部分进了迷你空间,小部分带回家洗洗晒成菜干,让孙老大藏起来。

1959年,初春

干旱的苗头已经显现了,年后就一直少雨,村里的老井比往年的水位已经降了三分之一。

小麦发颗要水分充足,没办法,全村男女一起出动,去大河边打水的打水,挑水的挑水。

而,虚岁三岁的孙木兰穿着兔子皮袄子(成立农村合作社后,孙老大就将兔子全剥皮杀了),上山下地的忙着寻找能入口的野菜野果。

全村忙了十几天,能抢浇水的麦地仍旧有限,望着蔫不拉几的麦苗正发愁时。

幸运的是下一刻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雨点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落下。

整个五姓村的男女老少都喜上眉梢,从年初就开始盼的雨终于来了,天无绝人之路。

刚巧下了三天三夜的雨,好长一段时间不会缺水。

转眼便到了四月底,地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尖,收获的喜悦挂在全村男女老少朴实的脸上。

麦收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的口粮都指望着这一季。

使孙木兰心生警惕的是公社来了一名干事,带着一本红宝书下来。

她的脑海中跳出一个词:大yuejin。

在大yuejin中——

高zhi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gong风’盛行……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gang’,不断宣传‘高卫星’、‘人有多大dan,地有多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