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还有一件事没有坦白——原来东宫的沈良娣,是沈家大房的嫡长女,她小时候也住过老夫人的碧纱橱呢。
东宫无子,沈良娣进宫一年有余,未有过身孕呢。
而太子妃冯氏的压力更大,已经在冯家物色人选,要亲自给太子纳新。
……
次日,沈家的当家主母大夫人——季夫人为王诗诗张罗了起来,开公中的府库,为尚在孝中的王诗诗挑了四匹素淡的布出来做衣裳,又将其他的用具也一一备齐。
还有,要进府内学堂的笔墨纸砚也一一备上。
沈家出了一个太子良娣,对家里姑娘的教育更加上心,目前沈府还有四个未及笄的姑娘,二房两个是嫡出的,大房两个是庶出的。
去年,沈家聘请来了寡居的朱夫子,朱夫子在京城是出了名的才艺双全。
朱夫子的父亲是京城书院的山长,书院山长饱学鸿儒,膝下的朱夫子从小耳濡目染,终成一代才女。
此外,沈府还有两个嫡出的哥儿,以及两个庶出的哥儿。
分别是大房的嫡出大公子与二房的嫡出二公子,二房的庶出三公子和大房的庶出四公子。
府上的姑娘们到底不比哥儿要考科举,因此到了未时正(下午一点)就下学。
一下学,四个姑娘各自带着自己的丫头,浩浩荡荡到老夫人的院内请安,接着用午膳。
如花似玉的小姑娘逗得老夫人很是开怀,坐在老夫人身边的王诗诗也抿嘴笑笑。
她已经开始换牙齿,今天刚刚落下了门牙。
接着,老夫人给王诗诗引荐了沈家四位姑娘,四位沈家姑娘从九岁到十二岁不等。
王诗诗起身,向沈家二姑娘到五姑娘一一行礼。
王诗诗的礼,行的很是大气端正,姿势也极标准优美,老夫人心下满意,到底是她王家的骨血,端哥哥就只剩下这点血脉了,她自会好好照看。
当年在流放之地,他们王家人病的病,疯的疯,死的死。
只有她与端哥哥等来了特赦,回到了京城。
如今,又剩下她一人。
次日,一早,王诗诗被身边的大丫头从床上直接捞起,陪着老夫人用过早膳,便随着身边的丫头去了沈家的女学堂。
沈府的女学堂就开设在后院的花园子里,那一处起了一个白墙黛瓦的小院子,正房设学院。
如今朱夫子就住在这女学堂的东厢房,她爱清静,身边只有一个老嬷嬷服侍。
“王姑娘,可开过蒙?”朱夫子淡淡的开口询问。
“三岁就开蒙。之前,睡前听爹娘讲故事。”王诗诗睁着眼睛说瞎话,可她当真不想从头开始学。
“那就默一默《三字经》吧。”朱夫子想了想,便道。
“是。”王诗诗提笔就默,在朱夫子进学堂前,她已经学着沈家几位姑娘自己研好墨。
一个时辰的文化课一结束,王诗诗跟着沈家姑娘一起去西厢房歇息,吃吃茶水,用用点心。
然而就进入艺术课程,目前学的是琴。
王诗诗还在想自己没备琴呢,老夫人就让身边的大丫头送上自己早年间的珍藏。
之后,王诗诗在沈家的日子很是惬意——念书,学琴,再陪老夫人说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