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么,这人转身就又将一心为他的史夫人歪派上了,不知史夫人若知他现在心中所想,又该做何感想了。
孙太夫人转身拉着贾赦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连声道:“好,好,我就知道,赦儿你不是个无用的,只是以前心没用在正路上罢了。”接着又恨道:“看以后哪个再敢说我的赦儿无用,通通都拉出去打死。”因着以前贾赦荒唐,她不知受了多少气,被贾源埋汰了多少,便是代善对她过度溺爱贾赦也颇多微词。现在贾赦终于为她扳回一城,给她长脸,她如何能不激动?
贾敏笑道:“好,我们都知道,大哥哥最能干,以后我贾家还要靠大哥哥发扬光大呢。”侧眸一瞧,这韩氏也跟孙太夫人一样,乐呵的都找不着白了。
史夫人现在虽然失落,觉得怎么贾政就不能过呢?不过再怎么说,贾赦到底还是她生的,也是与有荣焉。这时回过神来,忙道:“好,好,快去开祠堂,赶紧跟列祖列宗上柱香,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接着又赶紧派人入京去通知代善,又忙着给下人们打赏,一时也忙得晕头转向。
贾政心如刀绞,可面上还得撑住,忙着帮贾赦打理,跟着迎来送往应对那些闻讯前来贺喜的人。
偏还有人取笑道:“恩侯倒是开的好头,以后等你高中之后,可别忘了拉拔咱们兄弟一把。”
贾赦满面春风,连称不敢。
贾政眼睁睁的看着贾赦抢了他素来的风头,只恨不得将贾赦那满脸的喜气打的稀烂。好不容易撑到晚上,将最后一个客人送出,贾政一头栽倒在地上,这个打击,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大了,他现在连最后一个阵地都丢了,他还拿什么去跟贾赦拼?
贾政这次是真的病了,只是他这一病,竟然足足拖了将近一月。
偏偏贾赦却又再接再厉,借着代善的东风,直接参加了乡试,居然也是一口气过了,贾政这下越发的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
史夫人也是满心疑惑,难道自己居然看走了眼,这老大才是个真有本事的?自己与他闹成这样,以后可怎么办?为了长久计,也不得不对贾赦态度好一点儿,这下贾政就更难受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进士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殿试的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荣誉却大不相同。自然状元是出尽了风头的,登第后的三天内,可以披红挂彩,上街夸官,真所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了。
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康熙年间又有变动,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雍正五年(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再从二甲中选头十名,授三等侍卫。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于守备等营职。雍正以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还有一些变化,不过所授品阶基本上以康熙朝定制为准,没有太大的变更。
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但常科以外,还时常增设所谓“恩科”,常额以外,也增加一点“恩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