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春杏

“苏如意?”钱阿宝转了转眼睛,在属于钱阿宝的模糊记忆里搜寻着这个有些熟悉的名字。

“就是苏老先生的孙女啊,也就因着苏老先生是咱水芦村的教书老秀才,受人尊敬。别人就是瞧着苏家和村长关系好,看在老先生的面子上才那么巴结讨好苏如意的。她倒好,沾了别人的光还觉着理所应当的!”

梁春杏瘪瘪嘴,她就是看不惯苏如意在她面前那副高人一等的模样。

随后她又想到了什么似的,挤眉弄眼地八卦道:“对了,听我娘说,钱二叔以前也是苏老先生的学生,你爷爷跟他又有过命的交情,咋近些年来淡了来往?你爹跟苏如意小姑当年到底咋个回事儿啊,你知道不?”

钱阿宝眉头淡淡一挑,暗自记在心里,语气如常地道:“我也不清楚,我爹娘从没跟我面前提起过。”

“也是。”这些事情怎么会在小孩子面前说,梁春杏想通了这点,也不再追问了。

“那个……阿宝,我爹那铺子正缺人手呢。银宝说的事儿回头我跟我爹提一提,不过他那猴性儿能安稳的住?你哥有空没,我记着子铭是识些字的吧?”梁春杏说起这个,语气放缓了许多,眼神也开始乱瞟,“我看你哥到是挺合适的,不会打算盘也没事,我爹能教会他。”

钱阿宝乌黑的圆眼微微一眯,立刻就将梁春杏的小心思猜了个七八分,嘴角不由得带上几分笑意道:“回头我问问他。”

梁春杏脸一红,忙扯开话题道:“说起做生意,到是李家大哥见多识广。我听爹娘说,他们家没在水芦村安定下来前,做了十多年的雁商,天南地北的许多地方都去过。”

雁商,就是指那些常年在外四处奔波做生意的人,他们向来居无定所,倒有些类似于行脚商。

钱阿宝点点头,梁春杏口中的人应该是指那个救了她一命的李成蹊,听起来李家不是本地人,来到水芦村也没多久。这一个月里,李婉她见过两次,这女子生的很是漂亮,钱阿宝从村里再找不出第二个。

但那李成蹊本人却一直没能见着,也不知生的是个什么摸样。

梁春杏话中隐隐带着几分羡慕,村里的姑娘大多一生都扎根在这里,从不知外头的世界如何。但随即她又话锋一转,感叹不已地说道:“不过做雁商也是很危险的,前些年山里流寇四窜,不少商队遭了殃。李家和县里镇上的镖局还有些关系呢,也不能幸免,那李大叔就那么去了丢下孤儿寡母的,在这村子里四处受人指点。”

乡下人大多有些排外,自然对外来人生有警惕之心,李婉又是个美貌寡妇,村里时常会有人在背后说些闲言碎语。

钱阿宝听得一阵唏嘘,不想那人竟还有这番令人扼腕的经历。

她大概得知此前安朝的户籍制度是很混乱的,依照她对前世的认知,古代想要改迁户口很难,且都要向本地缴纳赋税以及服工役兵役,类似于雁商这种商人,倒更像是黑户了。

混乱的户籍制度会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地方一发生灾祸,村民常会一溜烟的逃难跑掉,这群人没有户籍,吃穿住行都受到限制,慢慢地就变为了流寇。新登基的皇帝意识到了这种严重的后果,连忙大肆实行户籍改革,李家便也是趁着此档,加上与镖局有几分关系,干脆就在水芦村安定下来了。

两人一边说着,很快就挖满了一大篮子的马兰头和荠菜。钱阿宝打算再挖几把鱼腥草回去,上辈子幼时在乡下,她是挖惯了的,这菜在她们那儿叫做折耳根。

梁春杏穿了新衣裳,起初兴致勃勃,挖鱼腥草的时候就尝了苦头。担心弄脏衣服,动作慢吞吞的也施展不开来,一下子就耽搁了回村的时间。

钱阿宝见状,只得叹了口气道:“你在旁边站着,我帮你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