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记者真来了

王真真的妈妈叫张敏华,是个将近四十岁的干练女性。她的事业心很重,所以三十出头了,才要了孩子,这在八十年代,可是相当晚了。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一股独特的戏剧韵味,王真真那银铃般的声音原来还是得了她妈妈的真传。

和这个年代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的,张敏华就拉着顾芸晓可劲儿的夸:“顾芸晓真能干啊!刚刚看你一个人把全班都指挥的团团转,一会儿就把班里打扫干净了。白老师选你当劳动委员,还真是知人善任。我家真真要是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阿姨,您谬赞了!王真真才好呢,又聪明、又漂亮,多才多艺,还特有气质!”顾芸晓的小嘴像是抹了蜜一样甜,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王真真都是她想要交好的。

“哎哟!这孩子可真会说话,我们家真真哪有这么好?”谁都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好,尤其这好话还是从一个七岁孩子嘴里说出来的,张敏华听得是心花怒放。

“王真真本来就优秀!”顾芸晓心道我说的可是真心话呀!您闺女以后可是在魔都的电视台做主持人的,我可是拍马不及的。

张敏华笑了几声,心里对顾芸晓这小姑娘更加高看一眼,听说顾芸晓的家就住在马路对面的手拖厂家属区,她便推着自行车,领着两个小姑娘一起又走了一程。

“你爸爸妈妈都是手拖厂的吗?”闲谈中,张敏华问道。

“以前都是,现在只有爸爸是手拖厂的啦!”

“哦?这是怎么回事?”顾芸晓的话自然勾起了张敏华的兴趣。

这也没什么好瞒的,顾芸晓便回答道:“厂里面适龄子弟越来越多,指标短缺,岗位紧张,我妈妈就自己出来开了家牛肉汤店。”

“哟!你妈妈可真有头脑,现在做个体户可是老赚钱了!开牛肉汤店,也是个好想法!”

“嗯!我妈妈是下岗工人再就业,成功开办牛肉汤店,填补城北市场空白!”顾芸晓今天心情挺好,就半开玩笑的接话。

可这句玩笑话一进张敏华的耳朵,就变得不一样了。她事业心强,特别善于抓新闻热点,一听顾芸晓的话,就自动过滤出数条重要信息——“下岗工人再就业”、“填补市场空白”。这里头有故事,这家人不简单,我要挖下去。

她也不急着走了,而是带着王真真去了七里香,说是要给顾芸晓家捧捧场。

顾芸晓不疑有他,热情的招呼:“好呀!阿姨、王真真,你们跟我来!”

于是,在顾芸晓完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记者真的上门了。

作者有话要说:不晓得各位看官在回首过去时有木有这样想过,我要是。。。那就。。。,然后就美滋滋的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想象中,牛皮哄哄不可一世。

只是不知道真个回到过去,又能做到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