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治理黄河和国债

首先黄河流域的受灾面积广,水灾爆发次数频繁,而且几乎涵盖了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北至河北中部海河流域,南到淮河流域江苏、安徽的许多地区。

其次就是黄河的改道和分流频繁,单单在北宋时期,黄河造成改道的决溢就有七次。

每一次的黄河改道,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宋朝熙宁十年爆发的最严重的一次改道,共计造成了三十八万户流离失所,三十万顷良田被淹没,四十五个州县受灾。

还有一点就是受灾地点集中,河北地区尤罹重患。造成这种原因,也是因为当年河北路与辽国接壤,两国都不会关心这段地区,而且黄河下游还成为了北宋政府对辽采取消极防守的屏障。

宗泽对李南和其他人介绍了这么多,一是让大家知道黄河水患非常严重,二是希望帝国皇帝和群臣都能重视此事,尽快的调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加大力度治理黄河。

李南回忆着关于后世如何治理黄河的办法,可惜一般人都不会对这方面了解太多,所以考虑了半响,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帝国现在的财政状况并不算太好,估计还要年才能缓和过来,国内的赋税除了要支持各大军团的军资之外,其他都放在藏地,以及国内的学校和道路建设上。

见到皇帝陛下为了钱而发愁,财政大臣卡琳娜建议道:“如今帝国百姓的赋税太低了,臣认为可以稍稍上调一些。”

“不行!”对于调整赋税之事,李南当即表示了反对。

帝国建立了没有多少年,如今对外还有战争,而国内的百姓来自各个国家和种族,稳定安乐了并没有多久,目前还没有达到调整赋税的程度。

“学校的建设不能停,藏地的道路修建上也不能缓。”

李南犹豫了一下,对财政大臣卡琳娜和内政大臣提利昂说道:“你们拟定个章程,咱们发行一批国债,先把治理黄河的钱凑出来。”

“国债?”听到皇帝说出的新名词,在场的众多臣子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嗯。”李南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国债的意思,因此解释道:“国债,又称国家公债。这是用帝国的信用为基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出售国债向百姓们筹集资金,会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

众臣消化了一下李南所说的国债,当他们理解了之后,商业能源大臣阿舒尔不禁说道:“由帝国发行国债,这会不会让百姓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啊?”

“没关系的,我们发行的这期国债定为五年,就叫黄河国债。同时让各家的报纸将这笔钱的用处说明白,告诉国民们这期债券自愿购买,朕相信手中有闲钱的百姓会喜欢这种稳定投资的。”

虽然还是有很多臣子感觉以国家名义发行债券,还是对帝国的声望有些不好的影响,但既然李南心意已决,大家也不便多说什么。

出售国债之后,治理黄河的钱款也就出来了,李南对宗泽嘱咐道:“你们治理黄河,不能再像以前的各朝各代一样,单纯的去封堵,还要考虑其他的治理手段。

例如要在黄河的沿岸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牧,让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其次要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冥思苦想了好半天,李南最后补充道:“黄河的上中游,也要修建一些水库,这样既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使用水力,还可以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的径流,而下游就只能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了。”

如果说宗泽以前只是感激李南的知遇之恩的话,那么现在听到这番言语,他真的感觉皇帝陛下真的是天纵之才,竟然连治理水力方面,也能提出这么多高瞻远瞩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