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即将来临的大战

广南西路传来的消息同样不妙,原本驻扎在七源州和石城郡,成军时间最早,战斗力最强的镇南军第一,第二军团,以及李南亲自率领的御林军团,同时向大宋境内展开攻击。

原本张书夜就是拼凑出来的五路兵马,这次为了追击方腊的叛军,又带走了大半的兵将,面对攻势凶猛的镇南军两大军团,宋军只有两个选择,死或逃!

利用这次方腊逃窜之机,李南的镇南国不但拿下了蜀地四州,还占领了广南西路的全部州府,将这些疆域连成一片,切掉了大宋版图的西南角。

面对这种糟糕的局面,拥有十五万精锐西军的童贯和率领五万厢军的张书夜,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经过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放弃攻打易守难攻的蜀地,而是集中所有兵力进攻伪王李南所在的广南西路。

正所谓擒敌先擒王,此战若是宋军获胜,那不但可以击杀镇南国国主李南,还可以打破镇南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进而全歼这股宋境内的最大叛贼,立下不世之功。

桂州是广南西路的收复,也是李南来到岭南之地后,最熟悉的城市了。

李南还没有造反的时候,花费了大量银钱买来了一个广南西路安抚使的官职,桂州就是他曾经的官衙所在地。

又一次来到了桂州城,李南站在城墙上望向外面,只见一波接着一波来自镇南国的民夫,将大量物资运送过来,一辆辆满载着物资的马车好似长龙般络绎不绝。

“万岁!万岁!”每当有队伍经过城门,他们看到昂首立于城墙上的李南后,都会大声的呼喊,看起来他们似乎要比李南更有信心一般。

桂州城并不大,所以镇南军第一兵团和李南直属的禁卫军团共四万多人,大部分都在城外驻扎,大地上旌旗密布,整齐的营盘连成一片海洋。

泾国公,检校太尉,宋朝军方第一人的太监童贯,现在很郁闷,很恼火。

这次童贯征集了大宋最精锐的十五万西军南下,原本信心十足,期待着尽快全歼叛贼方腊后班师回朝领功。

其后的数场战斗也像童贯估计的那样,方腊的明教叛军根本不是大宋西军的对手,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被击溃的方腊残部竟然一路逃向了蜀地。

其实就算方腊真的进入了蜀地,童贯也并不算太担心,毕竟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还被大宋掌控,各州府都有不少厢军防守,明教想要全面占领这四州之地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事。只要童贯率兵进入蜀地,迟早也会将明教叛贼剿杀干净。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童贯大军追至夔州瞿塘峡这道入川门户前,惊讶的发现二十万明教教众已经全部到了对岸,而迎接宋军但是铺天盖地的弹雨和手榴弹。

看到对岸军中飘扬的镇南军大旗,还有士兵手中不断发射的火枪,童贯和随后赶来的张书夜心都凉了。

童贯能从身份卑微的太监,熬到大宋军方第一人的位置,除了皇帝昏庸之外,他自身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宋徽宗赵佶和许多朝臣或许没把岭南作乱的李南当回事,但是蔡京和童贯等人却早就发现,在不知不觉间,南方之地已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方腊的明教有组织无纪律,空有百万兵将,却毫无根基,所以就算他们造反的规模再大,迟早也会是死路一条,而南方的镇南国却不是如此。

自从李南带兵占领了交趾、占城、大理之后,便开始大规模开荒种地,植树建厂,建造公路,开办学校,将各种基础建设弄的极为扎实。

如今的镇南国依靠大面积的耕地,还有一年可以达到两到三熟的占城稻,每年收获的粮食堆积成山,装满了无数的粮仓。

镇南国目前五个行省内的主干线水泥公路已经修建完成,并且开始向四周辐射,配合橡胶车轮和弹簧的普及,运送物资和行军的速度大大增加。

当然,镇南国最让人恐惧的是那些杀伤力巨大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