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级殿内,万历御前

就在那太监试菜完毕,要侍候万历吃饭时,万历一摆手制止了他。

原来他的目光被一篇策论吸引了。

“……国初有官牧、民牧,后定制悉牧于民,视丁田授马……此法行至今,窃以为其弊有六……何以革除其弊,在于北地互市而……”

这是论述互市的那篇策论,其观点极为大胆激进,但是一言一词却又圆滑老练,让人挑不出毛病,堵在心里也并不刺耳。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篇文章不像刚才看到的那几篇一样,只提出了问题,但是给出的解决方案偏空,侧重于以道德约束百官行事,并没有给出明确切实可行能自圆其说的策略。

这篇策论立足于互市,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时下马政弊端的策略,对一个急切想要革除弊政,有一番作为的年轻天子而言,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就在半个多月前,万历刚刚下诏封俺答之子为新任顺义王,两边正值和平期正好展开互市试行新马政。

后面还有什么精妙之策?

念及此,万历皇帝挥手斥退侍饭太监,急不可耐的翻开了后面几篇文章,水患、民生、倭患、漕运,和第一篇互市策一样,内中多有解决策略,虽然有些办法看起来还要商榷,但是能写到这种地步已经是冠绝一榜了,这几篇策论用后世用语就是干货颇多没水分。

看完策论文,万历皇帝意犹未尽,旁边的小太监颇有眼色,连忙取出第二场的诏、判、表、诰文摊开供万历阅览。

如果说策论文中有些问题年轻的万历皇帝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可行还亟待讨论,那么对于诏、判、表、诰这些公文类的应用文体,万历自认是有发言权的,因为自从他登基为帝之日起,就有无数的公文奏折供他御览,而写这些文章的那是整个大明帝国最顶端的文人群体,万历长时间接触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公文,眼光自然是不低。

眼前的这份试卷,应用文写的炉火纯青,若不是知道是会试举子所写,他差点以为是谁把翰林院中所藏文卷放到了跟前。

满意的点点头,万历看向小太监准备好的第一场试卷,义理通达,理法辞气兼备。

万历合上试卷,只见那封面上赫然写着癸未会试第五名经魁,山东临清州张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