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交换完毕,希伊先生清咳一声,时刻关注着台上阅卷情况的众人肃然一静,静听希伊先生的讲话。“诸位,经过我和书院几位教习的评判,此次考较首名为仓上张氏社学张籍。”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吕才之流那是不可置信,要知道往年仓上张氏社学可都是垫底的啊;和张老夫子交好的塾师都是向夫子祝贺,道声恭喜。
只听希伊先生又道:“此子所答《贤文》题,语句精确,理解颇深,字词无错,找出四十六句,数量最多;《论语》题找出五十三句,数量最多,同样精确,字词无错;更难得的是观其所书笔法,楷书得钟繇之法,行书有二王并米元章之风,颇有大家风范。张籍,你上台前来。”
闻得希伊先生召唤,张籍整了下衣装,从容的走向台前。不虚此行,不负所求,结果已出,自己被评为首名,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得了书院山长的赏识,在州城读书人的圈子中算是有了小小的一个站着的位置。
“张籍,明天晚上的清渊集会,你便站在我的身旁。”看到张籍在前台站定,希伊先生微笑着看着他道。
“这……”张籍有些为难,古代读书人中最重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往年的清渊集会,各社学蒙童都是跟着各自塾师出席,立于塾师身后的,这个规矩场上人都是知道的,如果是一般十三四岁的孩子怕不是早就应了下来,这可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啊。可张籍不是一般孩童,两世加起来得有四十一二了,如此应了下来,怕是要留下见利忘义的话柄啊。
正为难间,突然身后传来一声话语,“你这孩子,还愣着什么,还不快快答应。”原来是张老夫子,他看出了张籍的为难,心中一阵欣慰,为张籍前途着想,忍不住催促起来。
“是我高兴太过,疏忽了征求令师的意见,张籍,令师张夫子已经同意了,你意下如何?”希伊先生并没有因张籍没爽快的应下来而生气,而是赞许的看向他。
“山长提携,学生焉敢不从。”有了张老夫子的许可,张籍爽快的应道。
正是:
吾家有子千里驹,
今始出庐踏征途。
江山如画蹄声疾,
且看他日执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