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小孩子心性,喜怒形于色,藏不住事,自己这弟弟估计心里有过这故事如果是自己编的就好了这个想法吧。张籍笑笑道“二弟,我志在科举,写话本这事在士林可上不了台面,于名声有碍,还不如托名与你。”
“这怎么好,大哥,这能行吗?”张卫在小小的房间内不停来回走,脸上神情一会儿犹豫,一会儿兴奋,一会儿矛盾,尽是纠结之色。
“当然能行,二弟,你爱好此道,听了那么多书,能想出一个新话本也不足为奇,如果有人问起,你也可以说润色的过程中向我请教过。”张籍给自己弟弟打打气,增加点自信心。“不过,为了不让人怀疑,你至少得认识点字,略通文墨,过几日闲下来你随我学学,如何?”凭那些学自后世的教学方法,张籍觉得多训练、多教育、多关注,让自己这个弟弟会读几本书,能写几个字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卫听到着,一时间停在那里,面露坚毅之色,似乎做了决定:“没问题,我学,我认真学!”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人诚不欺我,弟弟张卫对说书的兴趣大过了对读书的厌烦,竟答应了重新拿起书本,要知道当时张卫只读了三天书就回家不读了,宁可挨张父三天板子炒肉也不再去社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嗯,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那个临清城的酒楼伙计要是再去,你就说《封神演义》这话本是你改编的,大约一百回,只是后面的情节还没写好,等写完之后去临清城找他,到时再商议卖话本的事。”张籍起身走出座位对着张卫交待道,卖是一定要卖,只是如何卖何时卖这就有的商量了。
“去看看咱妹妹收拾完没,收拾完,我再讲几个章节给你明日说书用。”
“我这就去。”见事情安排妥当,迫不及待要听下几回的张卫赶忙跑出去叫张姝去了。
重新坐回椅子上,张籍倚着靠背,双手放在脑后向后仰着舒展了一下。
时不我待,要忙的事情越来越多,改善家里的生活这件事应在卖书上了,《封神演义》这部书只口述是不行的,要写在纸上才能成书卖出去,近七十万字都用毛笔写出来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社学这边,虽然张老夫子已经答应带自己去清渊书院交流了,但是功课可不能落下,夫子还打算在去清渊书院之前把《幼学琼林》讲完,完成社学阶段的所有课程。而自己能否在大明闯出一番名头就看这次清渊之行的表现了,就算自己有先知先觉后世诗文和优秀的记忆力那也不能小瞧古人的才智,容不得半点放松。
正想着,弟弟和小妹都进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