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攘外必先安内

沙皇和杜马议会对于边境地区一下子翻了四倍的太平军主力,感到由衷的‘蛋疼’。

以往的事例已经证明,野战中兵力对太平军主力没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万万不可以贸然进攻,不然会死的贼惨……

于是,躁动的莫斯科安静了下来,并从战略进攻态势转为战略防御,开始驱使大量士兵修造各种土木攻势,来防止太平军的进攻,杜马议会中统一达成了一致意见,要建立一个莫斯科保卫圈……

对于莫斯科方向的行为,洪天成表示十分满意,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放手全面接受地方政权了!

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洪天成还是懂得。

之前太平军快速突进攻城略地大肆允诺投诚贵族的利益,是时候收回来了。

太平军进攻时,真正铲除的实际上都是那些反抗大贵族的势力,投诚的贵族下场和待遇都不错,很多主动开门迎降的贵族连自己的封地都保留了下来,他们唯一失去的只是地方上的兵权而已。

实际上,太平军想要清洗这些投诚贵族纯军事角度来看,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但政治意义却完全不同,一旦洪天成毫无理由的清洗掉那些地方投诚贵族,在未来进攻其他国家时,用屁股都能想象到他将面临所有贵族的殊死抵抗,他所树立起来的克雷什托夫这种榜样将变得毫无意义!

太平军可以跟贵族集团对立,但决不能将贵族们赶尽杀绝,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生过民族革命,贵族阶级基本上就代表了整个欧陆的力量。

感谢听轲阁打赏300币

感谢九转圣神打赏200币

之前对维持斯摩棱斯克和维尔荷夫地区功劳巨大的立陶宛民兵,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隐患,这些幸存的立陶宛民兵都是在惨烈攻城战中活下来的老兵,跟刚拿起武器的农夫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洪天成在这次地方卫戍部队的改编中,大肆募集斯摩棱斯克人和维尔荷夫人充任白人新兵,并派入大批抽奖得到的系统士兵,将立陶宛民兵拆散开来分别管理。

由于通讯的落后和锦衣卫探子的有意封锁,呆在异地的立陶宛民兵还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经惨死,一直在配合地方卫戍部队的改编工作。

反观太平天国政府,则在锦衣卫提供的资料下,将基督教兄弟会霍乱中惨死的立陶宛民兵家人列出一个名单来,呆在异地的立陶宛民兵,家人惨死和家人幸存的,被上级有意识的分开在两个不同的队伍中,并且家人幸存的立陶宛民兵陆陆续续迁回了立陶宛家乡中,和家人团聚充入当地的地方卫戍部队中。

那些家人惨死还被瞒在谷中的立陶宛民兵,则已经在名单上被打上了终身禁锢在斯摩棱斯克和维尔荷夫的印记。

他们也将是第一批战斗开始时,被送入战场第一线的炮灰。

根据筛选和整编,幸存的立陶宛民兵中,整整划出了上万名立陶宛民兵的家人惨死!

这上万人虽然被分散开,但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他们早晚会得到家乡中的消息。

为此,洪天成在与张居正等人商议后,在斯摩棱斯克和维尔荷夫地区的卫戍部队新兵训练走入正轨后,以对抗俄罗斯帝国的名义,将这上万名分散在各地的立陶宛民兵一批一批的聚集起来,组建边境守卫团。

他们将在太平军线列步兵师团的监督下,不定期的向俄罗斯帝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和军营发动攻击!

从战略角度来看,这种不成规模的小股攻击,对于已经全民动员起来的俄罗斯帝国来说毫无意义,与太平天国接壤的所有城镇乃至乡村中,都驻有俄罗斯民兵队伍,全部的适龄男性青壮都被下令拿起武器听从派遣而去的老兵指挥。

他们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再也不是曾经任人宰割的羔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