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军中,所谓“三个强大的武士”,乃是受到排挤的明智光秀,刚加入不久的木下秀吉,以及碰巧在御所做客的柴田胜家。
正是他们的奋战,让松永“逆党”不断碰壁,为平手军创造出优良的进攻机会。
柴田胜家之勇,自是不用提了,他麾下的郎党堪称织田家最精锐的队伍。明智光秀熟读兵法擅长铁炮,身边又有“鬼武者”左马介秀满这等顶级斗将。木下秀吉本人的武力倒是不强不过素来求贤若渴,得到了前野长康、稻田大炊等猛士的追随。
这在幕府的花架子里面肯定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对上武力平庸的大和松永家,处在上风也是情理之中。
仔细想想,这几年下来,幕府可能是第一次接受如此激烈的考验。在这次考验中表现出色的成员,话语权想必一定会上升吧。
这样一来,将来的发展可真是有意思啊……
平手汎秀挥师进击之余,尚有闲工夫考虑不相关的事,可见敌方给予的压力实在不足。
根据事先的吩咐,元龟四年(1571年)十一月初九未时三刻,御所被围困了长达五日之后,自岸和田城出发的平手军势兵分三路,向松永久通发动攻击。
诸将士在“怒斥事件”之后都觉得莫名的振奋,士气正是饱满的时候,甫一受到命令,便热情高涨地大声喊着口号,随着宏亮的法螺声前进。
本队在西,中村一氏在北,织田长益在南,距离中心点大约都是五十町(5公里)左右的距离待命,以烟火为号,几乎在同一时间起步,向御所进发。
刻意留下东边,放任敌方逃窜,但那个方向不远就是琵琶湖沿岸,没有船队接应的话,是很不利于藏匿的。
约半个时辰之后,震天的喊杀声中,平手汎秀在亲卫簇拥下,登上临时找到的土台高低,持着南蛮千里镜,已能清晰看到,几百步外松永家士兵甲胄上的花纹。
一眼扫过去,只觉得对面最前排的那些士卒,无不秩序井然,阵型森严,装备完整,精神抖擞,似乎比想象中要难对付一些。
片刻之后,石川五右卫门上气不接下气地疾驰过来汇报说:“从旗号看,敌军主将的直属部队正在此处,约有五至八千,北侧由家臣赤塚家清带领的大和国人众估计是三千左右,南侧则是家臣奥田忠高带领的河内新降众二千余。”
“竟是这么布置的吗?”平手汎秀有点惊讶,喃喃自语道:“完全不符合田忌赛马的精神啊……莫非松永久通竟有信心正面逐一击溃我军吗?还是说,其中有什么诈术呢?”
倘若不慎中了声东击西的计,被敌方主力突围而出,那就很可惜了。
是否稍加调整计划呢?天王山那里留下的两千人是可以作为预备队随时各处增援的。
正在平手汎秀犹豫之时,忽而只听得猛然巨响,一个巨大的黑点,从敌方军阵中风驰电掣呼啸而出,带着强劲的旋转气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
尽管二条御所依然被松永军包围着,但平手汎秀斥退使者,旗帜鲜明打出上洛勤王旗号之后,局势仍在朝着对足利义昭有利的方向发展。
织田、德川合兵抵挡来势汹汹的武田,竹中重治阻住了越前朝仓的步伐,泷川一益和北畠具教在伊势南北对峙互相牵制。
看上去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节奏。
远在备前的浅井长政眼见局势变幻比想象中更复杂,也终于下定了决心,留下黑田孝高带着三千人殿后应付浦上宗景的倾巢大军,主力迅速回转。
不过始终是已经慢了一步。
而且也找不到第二场合来演一出“怒斥逆贼”的戏份了。
平手汎秀自从岸和田城出发起,便开始不断有人来投,跨越北河内,进入山城国,到达天王山一带驻扎时,身边已经有了六七千名自愿加入的客军。
为首是领有摄津一隅的织田长益,主力则是来自混乱的河内一国,许多对松永家不满,怀念三好义继的国众都聚集在此。大和、近江亦有些十人左右规模的队伍赶过来,这就称不上什么政治立场,纯粹是来凑热闹想发战争财的。
结合本部的人马,规模已超过两万。
此外,四国与纪伊各处还有再次发动征召的潜力,只不过考虑到统治尚未稳固,暂不适合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这两万余人,在平手汎秀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地向京都扑过去。
武田军远在东海道,一时半会碰不上。首当其冲,是要解决附贼而起,趁乱取事,围攻二条御所的松永逆党。
织田、德川看上去左支右绌,应付起来十分艰难,浅井长政反复犹豫,舍不得备前的到手利益,余者的实力与威望都远远不够,相较之下,唯有平手汎秀身上呈现出一往无前,虎虎生威的迹象。
这是源于主君拥有强烈的自信心,起到从上至下的感染力。
取胜的自信,主要并不是基于军队数量或者敌我局势,而是因为从繁杂的日常情报中,猜测出武田信玄的健康状况已不太乐观。这就不足为外人道哉了。
甲信一带,乃至东海道和关东地区,上得了台面的杏林妙手,多半与“十六文先生”永田德本搭得上关系。而平手汎秀曾经派了十几个尾张少年跟着永田德本学艺,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一支有编制的医疗队伍,也兼作军医培训官之用。
两边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案是相通的。
所以,将忍者辛苦搜刮回来的情报,打着问询和讨论的名目,找本家的医务人员参详一番,便能大致得知目标情报。
看似势不可挡的西上,其实成功可能性,完全是取决于武田信玄的阳寿长短。平手汎秀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不惜撕破脸皮,大违常情,慷慨淋漓地痛斥“逆贼”,表达誓不两立的信念。
可能只有合法性受质疑的足利义昭与形势微妙的织田信忠,这两人没有任何讲和余地,态度会跟平手一样坚决了。其他人,包括直接受到侵攻的德川在内,都没这么激进,而是在外交辞令中留下一定缓和台阶,私底下做好必要时候改换门庭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