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当时欢天喜地,以为杨家赔礼道歉了,老太太跟娘娘便不计前嫌。
却不知赵王根本就是一个疯子。不知道学好,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私底下更是有不少奇形怪状的嗜好。
应蕙进门没两年,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轮到应蔷说亲时,大房终于学聪明了,刘家家风人品,他们都知道提前打听,最后要死要活,求老爷子去提亲。
刘家清贵,其实并不愿意与外戚结亲,可是老爷子竟然纵容长房撒泼耍赖黏上了人家刘家的公子,逼得皇后顾忌自己的名声,不得不撮合了这门亲事。
得了这样的好亲事,大房本也该知足了,可是许多人都有得陇望蜀的毛病,没约前一回撒泼耍赖得逞了,让他们尝到甜头,以为再来一回,皇后娘娘还是不得不跟先前一样低头认输。
毕竟,谁都知道皇后娘娘在宫里的日子其实并不好。
应家门第不显,从一个南方小世族被封了承恩侯,进京之后连个说得上话的亲朋故旧都没有。而宫里还有贵贤德几位妃位娘娘,不论哪一个,拿出来家世都比皇后高一头。
皇后贵为中宫之主,其实处处受到掣肘,为了不让娘家拖后腿,她也不会把大房怎么样。
如今大房跟二房还好好的,甚至连老太太至少明面上都得对大房的孩子一视同仁,可不就是这个原因?
这也是大房敢于与四房竞争太子妃位置的原因,人家是吃定了皇后娘娘跟老太太投鼠忌器,不敢让大房把事情闹大。
“不过,以事论事,这回他们的打算却必定要落空了。”宋氏拨着茶叶,幽幽地说道:“太子妃的位置,可不比一个刘家长媳,皇后娘娘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让大房得逞的。”
嫁去刘家还好说,不过是一个上门媳妇,与应家来说多门清贵的姻亲,虽说心里膈应,名声上却好了很多。
太子妃却不一样,那是进宫,不仅进宫以后要需要皇后娘娘的帮扶,这还关系到,应家的未来。
这个未来,自然是指以后应家谁能当家做主。
皇后娘娘好不容容易才让自己的母亲兄弟的日子好过,临了去扶持一个旧仇人的孩子,巴着让他们再骑到自己兄弟头上来?
没有那样的好事儿!
宋氏看得可清楚得很,所以她才觉得,自己的女儿进宫为太子妃,简直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儿。
应薇却还犹犹豫豫的,根本拿不定主意。
宋氏根本没有把女儿的情绪放在心上,对于自己的婆婆跟小姑,她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只觉得她们选定了自己的女儿,就断然不会有失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