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江山真如画(一)(为月半窗书友加更)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820 字 1个月前

之后则是裁撤尚书台,建三省六部制。

皇帝之下,设总理一人,副总理若干。总理由皇帝任命,统摄三省。

总理之下,设中书令、门下令各一人,掌管中书省、门下省。两省办公地点在宫内,直接对皇帝负责。负责政令的起草、审核、监督、考核与修改。

尚书省具体负责政令的执行,为主体行政部门。下设吏(人事)户(财政)礼(教育祭祀)兵(国防后勤)刑(司法、执行)工(建设)六部。副总理与六部尚书人选,均由总理任命。

三省六部之外,另设宗正府(皇族管理)、少府(皇帝私人金库),以上两个衙门,在级别上低于总理但高于尚书,而且其人事任命权在皇帝。

另有鸿胪寺和理藩院:前者主管外交,负责与大汉敌体的国家进行平等交往。后者主要负责大汉境内的诸多异族和附近属国的各类交涉事务。其主官人选,也由总理任命。

民政部门之外,为了防止文武分途后,尤其是天下一统后军人地位低下。依旧保持了大司马府,专掌军事。(刘谌的意思是,关彝之后,就改大司马府为大都督府,大司马也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荣誉职位。)

大司马府(大都督府)与兵部的职权划分,既要防止后世武人地位衰落,也要防止武人权力过大而犯上作乱。严格来说就是军令、军政分离。

大司马府管征兵、训练、军官晋升和任职调动、作战、战略战术计划制定、军校设置与管理等。兵部就是专门为大司马府以上的所有计划做后勤保障的:粮食供应、俸禄发放、国防建设专款拨付、装备供应与改良、退役士兵的安置、阵亡将士的抚恤等。简而言之,若是和后世相比,大司马府的职权大约类似于后世中央军委下的总参和总政,兵部的职权大约类似于总后与总装。

军政、民政之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机构:最高法院(审判)、廉政公署(监察)。这两个机构的主官,由皇帝任命。而且一旦任命,除非渎职,否则任期终身。

最后,拆分司闻曹。一部分仍为司闻曹,负责对外情报刺探、暗杀、扶持境外友好势力或者发动国外百姓暴动等。一部分命名为锦衣卫,主要负责国内民情监控、引导。不过作为穿越者,关彝给了对外的司闻曹便宜行事的权力,却对锦衣卫的职权范围做了明确限制:只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但是没有手——有探听权、报告权,但是没有执行权。当然也没有后世锦衣卫那样有自己的监狱、司法审判权力等。

中央之下,州级行政部门弱化,审判、监察、内情掌控部门强化。郡级有完整的应对中央诸多衙门的各级部门,也设立各郡法院和廉政公署。而县级则是行政部门全部对应上级一一设置,但审判、监察部门则没有:在这个时代,把法院建在县级真的是浪费而且没有必要。县长一人继续身兼行政、司法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安排。而在目前县作为最低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前提下,你在县里设廉署也是真的没什么用:监督监督,上级对下级都未必有效,平级监督那就……

随着这道命令下来的,当然还有各级政府主官的任命。

总理、大司马:关彝。

副总理:简单、樊建、裴秀。

吏部尚书:郤正,侍郎:张华。

户部尚书:糜照,侍郎:和峤。

礼部尚书:诸葛京,侍郎:任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