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呵呵一笑道,“好,这次又到你立功的机会。你率五千特战军军士,换做闯军的军服,秘密潜往蒲圻。只等着袁宗第与高军开战,立刻率军抄了袁宗第大营,然后全歼这支闯军。”
张英是不得不承认,方原确实每次都将特战军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特战军的特性就是适合瞬间爆发突袭,往往能一蹴而就。若陷入拉锯战、阵地战,就得不偿失。
这一次偷袭袁宗第大营,正是特战军所长,张英拱手领命,又问道,“摄政王,袁宗第此人,是杀还是活捉?!”
方原想了想,袁宗第此人在历史上也算是坚定的抗清将领,后被康熙所杀。这么个抗清将领,随是敌人,但方原还是愿意给他一条活路,而不必赶尽杀绝。
方原缓缓的道,“只要他愿投降,就受降。还有,征服李自成这些流寇,和与朝廷作战完全不同,必须要攻心为上,杀戮为下。对李自成这种流寇来说,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他曾经只剩十八骑,结果还是东山再起,这是为什么?!”
景杰答道,“因闯军的兵源是源源不断起来造反的流民,这些流民其实都是大明的百姓,因为吃不饱饭,没了生计,才去投靠李自成当流寇。杀得越多,非但平息不了民愤,百姓的反抗还会越强烈!”
方原点头道,“老三,说得好!所以我们必须攻心为上,但凡愿意投降的闯军,无论之前有任何罪行,一律赦免受降。只有一个投降条件,必须卸甲接受改编。身强力壮的整编进玄甲军,老弱的就遣送去凤阳,由官府分配土地,耕牛,给他们生计。老三,你可以派出军士前去湖广、河南散播我军的这条优惠政策。”
方原将接受改编作为投降唯一的条件,就是为了杜绝张献忠那种投降专业户的生存空间。张献忠之所以能一反再反,就是因为朝廷剿匪,如熊文灿等,不过是在走过场,敷衍崇祯,根本没有将张献忠等流寇置于死地的勇气和决心。
张献忠提出不接受改编的条件,朝廷竟然也能答应,所以才会一叛再叛。在方原这里,根本不会给张献忠这种反叛专业户空子钻,要么投降接受改编,要么尽数歼灭,没有第三个条件。
景杰不得不承认,方原提出的攻心为上,杀戮为下的平寇方针,是一针见血的打准了李自成这种流寇的七寸所在。只要湖广、河南的大部分百姓认同了方原实施的优惠政策,且不说能一战而定李自成的流寇大军,至少能断了李自成兵源的源头。
没了河南、湖广数百万百姓作为潜在兵源,李自成能翻起什么大浪来?他那点家底必然越打越少,最后不战而溃。
从邢氏的只言片语里,方原能看出高元爵所部之所以驻军不前,确实是在等方原的到来。若非早有算计,邢氏也不可能临危之时想出什么计谋来脱困。
在邢氏看来,若是与景杰商议,纵然立功也要分景杰一杯羹。只有当面向方原献计邀功,功劳才算是儿子高元爵的。这正合了邢氏的性子,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方原不献计。
方原在内心已宽恕了这个邢氏,但面上却不会给她半点好脸色,冷冷的道,“说吧!什么良策?!”
邢氏本还想和方原独处时再说,但见到方原一脸的阴冷,还有众将领斜眼而视的眼神,便不敢再废话,如实的说道,“袁宗第既然想劝降我们,我们就将计就计,承诺他投降,然后率军直接偷袭袁宗第的营寨,必能一举破敌!”
方原听了是沉吟不语,因一千颗白磷弹早在山东战场用光了,常熟兵工厂还在加班加点的赶造。而且白磷弹的原材料并不便宜,方原的资金全用在坦克营的打造,这次赶造的白磷弹只有两千颗,而且至少要半年的功夫。
这次方原西征,并没有随身携带着威力巨大的白磷弹。
邢氏的建议在方原看来,确实是一个破敌良策,可见邢氏平日里却是是花了功夫来研究破敌战术的。
方原点了点头道,“好,邢氏,此计甚妙,高元爵所部立刻去执行,我在武昌府等着你们的捷报!”
“邢氏,你记清楚了,不要和我讨价还价。我承诺过你们母子的,必会兑现。你们想要更多的地盘,就凭本事去占领!”
邢氏不敢再说,忙轻声应了,领命而去。景杰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将口中的话吞了回去。
邢氏离去之后,方原令众将领也散了,只留下了景杰、张英二人。
方原望着景杰呵呵一笑道,“老三,我看你有话要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