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就藩

大明好国舅 宇丑 4740 字 2024-04-21

平安突然笑道:“我的殿下你该不是故意显摆给她看得吧!”

平安说着往一间酒楼上指了指,只见二楼有一扇打开的窗户边上露出两个脑袋正往这边张望,不是徐妙云和小鱼儿是谁。

朱棣嘿嘿一笑,“她果然来了,可惜我俩还没有成亲,不然定和她同乘一骑让应天的百姓看看!”原来他是想在应天所有的百姓跟前撒狗粮,因为马度的一句话没能实现,难怪怨念颇深。

“看到没有,你的小鱼儿也在,咱俩过去打个招呼……咦,怎么把窗户给关了。”

平安拉住他的缰绳,“算了吧,女子面皮薄哪里好意思当这么多人跟咱们说话。”

嘴上虽然这么说,平安也是满脸的骄傲得意,前两天由赵德胜做媒到马家去提亲,马度自然没什么说的。反倒是老泥鳅知道平安无父无母,认为这小子命太硬有些犹豫。

当听说他是老朱的干儿子,家里还有个世袭的指挥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条件说起来可比花炜强多了。只等着他从北平历练个一年半载的回来,就正式下聘成亲,至于聘礼当然是老朱来出。

朱棣的仪仗一直行到秦淮河,就打了个弯沿着街道一直从北门出城,一直到了江边的码头这才停下来。

朱棣和平安见了栈桥附近的马度,就下马走到马度的跟前,“舅舅!”“大哥!”

朱棣瞪了一眼平安,“你占我我便宜!”

“我跟小鱼儿订了亲,自然该喊大哥,大不了咱们各论各的,你说是不是啊大哥!”

“行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燕王殿下揍你我可拦不住,现在人家可是实权派的王爷。”马度说着在朱棣坚实的胸膛上拍了拍。

“舅舅就会说笑,听你这么称呼我总觉得别扭,您还是叫我一声老四得了。说起来还是舅舅最疼我,这大热天的跑这么远来送我。”

给朱棣送行的官员不少,其实没什么大官,礼部侍郎便算是顶天了,勋贵们更不会来送,马度没有这个忌讳,向身后的小棚子招招手,乌日娜就走了过来。

“我没那么多闲工夫来给你送行,是找你来帮忙的,帮我把她送到居庸关外的草原!”

“哦,二舅母这是要回娘家吗?”

乌日娜小鸡啄米似得点点头,“嗯,回娘家!”似乎想起来什么,又补充道:“麻烦殿下了!”然后同手同脚的给朱棣福了福,动作别扭至极。

“小事一桩,二舅母太客气了!”朱棣伸手招过来一个属官,“请二舅母上船!”

乌日娜指了指棚子下面几个箱子,“还有我的行礼!我要看着不能少了!”

属官当下叫着几个侍卫护抬着箱笼,护送乌日娜上了船,这婆娘只顾着看箱子,竟也不看一眼马度,让他好不失落,无奈的吩咐二狗带着家里的几个仆婢跟着上了船。

“呵呵……舅舅家里这是准备再添新人了吗?”

“行了,别调侃我了,到棚子里面来,我还有事跟殿下说!”

朱棣伸手属官吩咐属官让仪仗护卫先上船,就跟着马度到了棚子里面,开门见山的问:“舅舅可是让我帮着看顾二舅母的部族吗?”

“不是,让你看顾是让你遏制,千万别让她的部族太过壮大!”

朱棣挠挠头皮,“舅舅是什么意思?外甥不甚明白。”

“草原上不比别处,一个部族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和牛羊,就会不断的有小部族来投靠,会像滚雪球一样的迅速壮大,实力越强野心就会越大,我可不想你哪天冲他们举起刀子。”

“嘿嘿……原来是舅舅是说这个,您放心在她的部落成为万人部族之前,外甥一定再扶植出几个部族出来让他们相互竞争牵制,到时候少不了舅舅家里的掌柜多多帮衬。”

马度讶然道:“哎哟,这不是你能想出来的主意,是皇上指点的?”

“不行!绝对不行!你要是跑回草原上放羊,我八成会被笑话死,你听说哪个勋贵小妾娶到家里生了娃了又跑了的。”

马度苦口婆心的劝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是乌日娜仍旧要坚持会草原,坐在哪里耷拉着脑袋,斜着眼睛瞥马度,嘴巴撅得老高,两只手纠结在一起不停的绕啊绕的,这神态动作很眼熟,似乎是跟碧琳学的。

“我去了,又不是不回来了!”

“你这一来一去少说也得一年半载的,茗琳才这么一丁点大,没有娘可怎么办呀!”

“我每天放羊,菱角儿和小鱼儿不也是把她照顾的很好,而且她见了小鱼儿比我还亲近!”

乌日娜说的理直气壮,马度苦笑不已,“闺女不和你亲近,是你当娘的不称职,怎么成了你的借口了。你可千万别说,要把她带到草原上去这是不可能的,她还小吃不了草原上的那份苦头。”

一直都不说话的宋霜开口了,“夫君平时是挺开明的一个人,这次怎么比那些老夫子还固执,乌日娜妹妹想去草原,你就让她去好了,妾身是当家主母,一定会把茗琳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养的。”

宋霜的意思是乌日娜去了草原再也不要回来,这样她和徐晓珮姐妹两个就可以霸占马度一个人,其实她不知道,那样是结果是她自己被徐晓珮和马度霸占。

在豪门之家,当家主母要是敢向宋霜这样,光明正大的抢小妾的孩子,一定会被小妾记恨。马家却是例外。

听宋霜这么说,乌日娜一把抓住她的手,一脸感动的道:“姐姐你真是个好人,你快替我劝劝她吧,我只想到草原上去看看,很快就会回来的。”

宋霜拉着她坐在身旁,“你的心姐姐是明白的,哪个女人不想娘家呢,虽说我兄嫂就住在眼前,可是我也时常想起在苏州的老宅,说起来你离开草原也好些年了,要是不想家才怪呢。回娘家瞧瞧也是应该的,回草原住个十年八载的也不妨事!”

“十年八载?你怎么不说等她让牙齿掉光了再回来!”乌日娜要是回了草原,谁来和他骑马,宋霜放不开骑术要比乌日娜差得远了。

见马度发火,宋霜立刻翻了白眼,起身拉着乌日娜道:“妹妹不要怕他,由我给你做主,你去草原的事情,也由姐姐来给你安排,过些日子燕王殿下就要到北平就藩了,你就和他一起走!”

“切!”马度不屑嗤笑一声,“他的论文还不知道在哪儿呢,能不能就藩还要两说!”

这次马度是门缝里把人看扁了,朱小四此时正在宫中,捧着一份折子递到老朱的身前,“父皇这是孩儿刚刚写成的治理北平的论文,请您指点!”

道衍不愧被人称之为黑衣宰相,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把朱棣的论文写好了,朱棣誊抄了一遍就迫不及待的送到宫中。

此时天色已暗,元生拿着火柴将黄铜莲花烛台上红烛挨个点亮,老朱摆摆手道:“点那么多做什么,两个就够了,桌子上再放一支能看得见奏折就行。

朱棣连忙引燃一支蜡烛,殷勤捧到老朱的手边,“父皇这样可瞧得清楚吗?”

“嗯!”老朱点点头,把折子凑到蜡烛的边上,这片论文写的并不长,不过两三千字,老朱却看得万分仔细,几乎是拿手指头挨个的数过去的。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方才放下手里的奏折,目光灼灼的望着朱棣,“老四这你写的?”

朱棣却不正面回答老朱的话,却反问道:“父皇以为写的如何?”

“简洁干练,言之有物,边防民政皆是据实而论,所提的建议既有老成持重之言,又不乏锐意革新之义,难得的好文章。老四,朕还没看来出你还有这等本事。”

“孩儿在书院多年,先生们对孩儿殷勤教诲,又有舅舅循循善诱,自然不是白给的。”

“哈哈哈……”看着朱棣那一本正经的模样,老朱不由得大笑起来,这样的厚脸皮简直跟自己像极了,其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

朱棣被老朱笑得发毛,两只大眼骨碌碌的乱转,试探的问道:“孩儿可是过关了吗?能到北平就藩了吗?”

“能!如何不能!我儿文武双全,治理北平一地还不是手到擒来!”

朱棣大喜,忙叩拜道:“孩儿多谢父皇!”

“行了,起身吧!”老朱抬了抬手虚浮了一把,“回头朕就让礼部筹办你的就藩之事。”

“父皇不如就趁机会,把孩儿的婚事一起办了吧,二哥、三哥他们都是成了亲才去就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