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家都没看到攻城的关键,杨俶在地图上直接画了两条线,一一分析。
正门这条线路,看起来平坦风险小,其实有个问题,在进攻时会遇到城门内侧一个地台上的箭石打击——西岭营寨是逐级上升的地貌,和钓鱼山有那么点类似,也就是里面还有一层高地。
在这层高地上,守军可以安排弓箭手,对城门前方的位置进行火力覆盖。
于是杨俶在这里标记了一个箭头,代表弓箭标枪射来的方向:“这是正面的伤害,也许你们会觉得手里有盾牌呢,没事儿,不过你们在看这个位置的等高线有个聚拢,请问这是什么?”
几条等高线靠近并粘在一起,该处还有垂直等高线的几条短竖线,这正是悬崖的标志。
“好了大家别看地图了,抬头往敌营的正门看,视野开阔,对不对?不过再往右看,能看到什么?”杨俶示意大家分开,把视线投往自己手指的方向。
那里的山坡有一段陡峭的突出,位于寨门的左侧,也就是进攻者右侧二十步左右位置,形成了小小的马面结构,所谓“马面”,指的是中古时期城墙上的凸起,用于守护分段的城墙。
而这段悬崖,正好是一处天然的“马面”,和杨俶在自家堡垒安排的箭塔有异曲同工之秒,当进攻部队接近城门时,能从侧面发起难以格挡的远程打击。
右侧也有讲究啊,大多数人类是右撇子,所以一般左手持盾,一旦面临从右面射来的箭矢,很难用盾牌挡住。
于是杨俶在地图上又添了一个箭头,从悬崖指向寨门:“所以你们会面临着两个方向的箭矢,还要对付正门土墙上的战士,这是个危险的活儿。”
好的进攻者应该善于发现要塞的弱点,这个弱点,并非文学作品中那些城墙年久失修啊,守军去狎妓喝酒啊之类,咱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方的愚蠢上,虽然目前遇到的对手,比如大表哥,他们的确比较蠢。
由于是第一次开军事课分析,杨俶直接说出了进攻点。
攻城的位置,正是方才有人提到的那个陡坡,陡坡正对的土墙,呈圆弧形。
虽然各个数学老师一直念叨什么圆是自然界最优美的形态,可应用到防御工事中,圆弧状的寨墙能让守军自家人吃尽苦头,初衷是为了扩大要塞内聚居地的面积,可一旦面临进攻,问题就出来了。
除了正对着进攻者那个点的守军,其他位置的人基本只能干瞪眼,无法提供任何远程打击的支援。
况且陡坡虽陡,但中间有几个弧度,这些弧度和寨墙平行,简直是天然的掩体壕沟。
杨俶的进攻在次日早晨发起,由隼翼、薛辟疆带着弓箭手们压制正门,躲在木板后面和守军对射,其他奴隶主带人进攻陡坡一段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