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要塞拔地起

也就是说,坡度正好和墙头往下的弹道平行,所以,攻城者无法借助缓坡掩护自己。

而墙头的火力依旧能够对缓坡上的部队进行输出。

那尤丽娅又奇怪了,如果把缓坡还原成平地,城头的火力输出不是更方便吗?

杨俶说,你不要把假设城头是你这种瓦尔基里一样的女战士,或者是虎牙和薛辟疆什么人,你要假设城头都是丢下锄头,刚上阵厮杀的农兵,他们使出打娘胎里出来的劲儿,最多把标枪扔到二十米,你看城墙下面的结构?

尤丽娅再往下一看,顿时毛骨悚然。

那个缓坡接近到二十步距离之后,突然以陡峭的角度下降,回归原先的平地高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所有靠近城墙的进攻者,将被限制在城下二十步距离,挤在土坡和城墙之间的壕沟中,宛如落入陷阱的野兽,任由城头的火力打击!

也就是说,即便是墙头最普通的农夫,也能对下方和陡坡上挤在一起的敌军造成有效的投射杀伤。

无论是标枪还是弓箭,在这种巧妙的地形结构之下,几乎一射一个准,绝对不会落空。

这就是工程学的力量,杨俶不仅把可以供人行走输出的城墙提前带到了中原,更是把包含了弹道学原理的缓坡壕沟组合融入了木堡的城防体系。

木堡,它不再仅仅是防御工事,而是浑身长刺、攻击性极强的屠杀工具。

两座塔楼仍然昼夜不停的处于施工状态,从木城墙上突出,预计每个塔楼能安排十名弓箭手,可以够对城下的死角形成立体火力打击。

杨俶当前的住所,也就是木堡的主堡建筑,上方能安排二十名投射士兵。

主堡靠外侧的墙面上有零散的射击孔和突出的小型箭堡分布,这些都是开战后保证守卫者杀伤能力的输出点。

南北朝时期,还有北宋时期的华北,曾经一度遍布邬堡,它们起到了保护一方豪强领地的作用,也为私兵和家将提供了训练与生存的场所。

至于遍布中世纪欧洲的城堡,那就更不用提。

类似的建筑能抵挡数倍于己的敌军,除非粮食耗尽或从内部叛变,否则固若金汤。

杨俶设计的城堡,完全没有美观这一说法,一石一木,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保证防御力足够的前提下,发挥城堡最大的火力输出为宗旨。

带着众人班师,随同战士们归来的还有列山部族一百三十一人,妇女儿童,均背着包裹,带着他们仅有的家当,迁入河湾地。

洛河北面的列山聚落被彻底放弃,杨俶集中了所有力量在河湾地。

准确来说,是河湾地的木堡,这座超时代的要塞,能够临时容纳数百名人口,而它由粗壮原木和黏土构建的城墙,能够同时布置百余名战士。

箭塔森然,木堡中到处是打磨兵刃和制作盾牌发出的声音。

聚落中的物资一波波朝城堡中运送。

三天过后,杨俶登上城头,终于看到了洛河北面的景象。

数千人的大军黑压压一片,或游泳,或制作独木舟,蚂蚁一般,渡河而来。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