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能薄待为帝国血战的勇士,也不会轻言放弃一个将士,故此,将派武三思为大使同默啜大可汗交易,迎回武懿宗大都督和一众官员。
武懿宗被赎回,不仅无罪,反而成了誓死不退的英豪,回神都以后被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加郡王爵位。
也正因为此事,武懿宗对将他给捞回来的武三思极为感激,若不是因为二人是同族兄弟,真恨不得拜其为义父。
武承嗣主管钱粮,武三思人气爆棚,那么相对于他们二人,武攸暨的优势则是手底下有兵。
兵者,国之利器也!
女帝不死,有她老人家镇住场子,不管是枭雄和大豪,还是魑魅魍魉,都只能将野心藏在肚子里,不敢有丝毫异动。
武承嗣、武三思、前朝开国勋贵一系、李唐皇室遗民、甚至是皇嗣武煜,可以勾心斗角,各出奇谋,合纵连横,拉结打压,在女帝看来都没有关系。
朝中自有各派人马,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本是一件寻常事。作为帝王,最怕朝野上下抱成一团,而群臣之间派系林立,反而是帝王喜闻乐见。
臣子们争斗不休,帝王高高在上,冷眼看大戏,哪一方势头过于强劲,则不动声色地打压一下,而对于危如累卵者,则巧妙地帮一把,总之要让他们保持一个大概的均势,不能过早分出胜负。
这就是帝王之道,一般人还真玩不好。可女帝是谁?千万年来也就这么一个女皇帝,自幼就与人斗、与天斗、与命运斗,早就练就了娴熟的各种手段,简直就是一个皇权斗士。
女帝在世日,兵权只不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表示此人是女帝的心腹,除此之外,并不能真的控制大军。
可一旦女帝走到寿元的尽头,武攸暨手中的兵权就能起到大作用。用千骑守住玄武门,再已左卫大军震慑其余禁军,谴一部兵马进入皇城,控制宫禁。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废立新帝的能力,甚至是自立为帝,也并非不可能。
面对武三思的试探,默啜断然回绝,不留丝毫谈判的余地。
一个打了败仗全军覆没又失去了部落的小可汗,没有丝毫利用的价值,而且,再也用不着对其忌惮和提防,要之何用?
他不想要回忽必利这个废物,同时,他又想到了大唐的富裕,不禁垂涎欲滴。
传言大唐各地的粮草堆积如山,看上去比阴山还要巍峨和雄伟,简直就是超过了默啜大可汗的想象力,无法用言语描述。
唐人全都敞开肚皮可着劲地吃,一日吃五顿,顿顿糜子馍加麦饭,吃一半扔一半,连吃带浪费,真特么地造孽,也不见天雷将他们给劈死!
可最让默啜大可汗恼火的,却是唐人的粮食太多,怎么浪费都不见减少,库房里堆不下,就那么露天堆放,被风雨侵袭都腐烂了……
伟大的天狼神啊,看看您的子孙们,一个个对着北风哀嚎,年老体弱的被屠杀,因为粮食总是不够吃,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只能保住勇士和孩子以及能生育的妇人。
我们勇猛的突厥人为了一口食物有多么不容易,从来不敢糟蹋一粒粮食,可就在南方,那些懦弱的唐人,却有吃不用的粮食。
苍天啊,你何其不公!
默啜一番悲天悯人之后,立马对武三思开出条件,放人可以,不仅是那个死胖子,就连那些官员都可以搭上,但却要拿粮食换,两百万石,少一粒都不行。
归元二年,除了突厥寇边这件糟心事情以外,尚算是风调雨顺,是一个大丰收年景,大唐收上来的钱粮赋税堆满了所有的仓库。
本想着过一个丰年,朝野上下都小小挥霍一把,再也不用扒着手指头过日子。
可还没有来得及分赃,突厥大肆寇边,一连攻破十多座边城,整个北地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而西边也不太平,吐蕃和西突厥也赶着凑热闹,想乘机分一杯羹。
大唐无力同时于三方开战,只好答应了西突厥的狮子大开口,花费了百万石粮食,换来一路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