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博弈之后的妥协

无敌之大唐 星河行者 2295 字 2024-04-21

更何况帝王本就是无情的,如今能杀得人头滚滚,已经算是很难得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君臣之间的博弈本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作为帝王老是搞一言堂也不是长久之计,该对臣子退让的不妨退让一次。

武后本就是宫斗的高手,早就将权谋之道玩得驾轻就熟,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搞定了云州一路,对另一路朔州方向的安排,武后倒也没有独断专行,大体上听取了宰相们的建议,并颁下了圣旨。

本来旨意是该颁给朔方一路的主将沙吒忠义的,可沙吒忠义老奸巨猾,洞悉了武后的心思,将大军交给了副将,而亲率一万轻骑长途跋涉,驰援朔方。

因此,武后特意从身边挑了一位脑子灵光、口齿伶俐的内侍为信使,背着好几道圣旨,快马加鞭,奔赴朔州方向。

与云州一路相比,对朔方的安排,就显得很有人情味。

首先传旨给沙吒忠义指定的副将,令其挑出一万五千将士,亲自率领前赴朔方,与沙吒忠义汇合以后,戌边北疆。

而剩下的大军则由另一位副将带领,立即原路返回神都,向兵部交令,各自归建。

一路大军,多达十万众,不可能只安排一位副将的,而所谓的副将也只是一种习惯称呼,并非军中正式的职位。

在大唐也没有副将这个军职,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副将指的是一军主将的主要副手,比如朔方秦怀玉部,魏文常就算是他的副将,杀才薛纳也算一个,就是武攸暨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只不过因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被人们忽视了!

朔方一路本是十万大军,其所消耗的粮草给沿途州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今一下子就去掉了七万五千众,不知多少州县官员关起来弹冠相庆?

君臣宫心计,宰相们默认了武后的坚持,让她将武三思安置在云州,以便处理武懿宗惹出的首尾。

至于薛和尚的“凯旋”回朝,那就更加无人反对了。谁要是不知道薛和尚和武后之间的那点子事,他就是不是在朝堂上混的。而帝王宫闱中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不是臣子能过问的,否则,引火烧身是小,一不留神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朝中的文武百官,那家没有点见不得光的事情,可武后过问了吗?只要不是心向李唐和她对着干,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糊涂得过且过。

武后能如此,臣子们为什么就不能?

薛和尚去讨伐突厥人?只有傻子才会相信!他根本就是在神都待腻了,想出去看看风景。

此番他随着武三思大军开拔,正好可以尝试一下被千军万马簇拥着的威风,若是碰巧遇到突厥人,武三思定然会派大量军马将他给保护好,并且相距战场起码得有好几里地。

人家薛怀义就是出去游山玩水,欣赏一番北国风光,外带着混一番功劳的。就是寸功未立,待到回朝以后,也会以闻所未闻的功劳给其加官进爵的。

既然是木已成舟的事情,宰相们也就不再叽叽歪歪,生得浪费口水和气力。

武后搞定了诸位宰相,心中窃喜不已。因为宰相们虽然老奸巨猾,但却不是她肚子里的虫儿,哪里知道她这番安排是另有玄机。

她之所以坚持要武三思坐镇云州,其目的可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劳,马上整个天下都成了她的囊中之物,武氏也就成了皇族,而作为武氏嫡系子孙的武三思,铁定是封王的存在,会在乎云州的功劳?

因此,武后将武三思钉在云州,其真实的目的是私下里和默啜接触,并等待默啜狮子大开口,提出条件,将武懿宗给捞回来。

而她给武三思的密旨中特意指出,对于默啜的条件,只要不是割地称臣,其它的都尽可答应。

同时,还要处理好相关的首尾,将能够抹去的痕迹尽皆抹去,尽可能将云州之殇的罪名给程伯献坐实。